第15章 桃花精魅

三日後早朝上,中書省向耀靈帝遞上請求重啟司天監的奏文。

出乎朝中百官意料之外,太子殿下在聽聞中書侍郎的奏文後,非但沒有亮刀子割人舌頭,反倒是氣定神閑地同樣呈上一份奏折,請願整頓司天監。

太子顯然是有備而來,不僅在奏折中提出整頓方案,更是讓刑部侍郎翻出陳年卷宗,其中有諸多案件都涉及司天監史以權謀私,以日月讖言構陷朝中官員,排除異己的惡劣行徑。

太子雷厲風行,甚至早就提審了數位司天監史,得到他們認罪的供詞,供人出背後主使之人竟然是吏部崔尚書。

金鑾殿上,面對鐵證如山的證據,崔尚書面如土色。

聽到耀靈帝陰沉著臉問話,崔尚書先是哆嗦著喊冤叫屈,最後他不知從哪來的膽子,竟然猛地站起身沖過百官,欲要一頭撞向大殿上的盤龍金柱以死明志。

還好這位崔尚書年紀大了,腿腳不太利索,臨到柱前絆了個跟頭,只摔斷了兩顆門牙,遂被禁衛軍押送去刑部。

這場鬧劇過後,耀靈帝許是覺得太子修生養心了不少,居然沒有給自戕未遂的崔尚書補上一刀,再看奏折裏詳細羅列出如何整頓司天監的方案,於是龍爪一揮,將司天監交予太子整頓。

不僅如此,眼下吏部尚書入獄,耀靈帝又下旨命太子協理吏部。

此事之後,兵部,吏部和刑部當歸太子協理政務,而戶部,禮部和工部則由大皇子協理。

此事過後,朝中百官細細一琢磨,猛然發現太子歸京尚不足三年,已然接管三部,可謂與協理政務多年的大皇子分庭抗禮,旗鼓相當。

那些此前認為太子根基薄弱,空有儲君頭銜的官員們,不免在心中打起了鼓,猜測莫非皇帝看中正統,準備讓太子襲成皇位?

要知龍椅上的皇帝並非出身正統,當年若無妻氏卓家鼎力支持,恐怕還不夠格從一眾背景顯赫的皇子中殺出重圍,化蛟為龍。

可自從先皇後逝世後,卓家在朝中勢力日漸衰落,如今已是枯枝敗葉之態,無力回春,這亦是百官不看好太子的原因。

況且在太子歸京前,皇帝甚是倚重大皇子,皇貴妃的兄長更是被皇帝加封為靖西侯,在隴西鎮守大燕半壁江山。

百官眼睜睜瞧著卓家榮華不再,而皇貴妃在後宮榮寵不衰,靖西侯手握兵權。王家一族蒸蒸日上,逐漸取代卓家,在朝中如日中天。

直到太子歸京後,驟然打破了這種局勢。

哎,真叫人感嘆:帝王心,海底針,意難揣啊!

———

又是匆匆半月過去,太子府書房。

余管事將一張如意紋鎏金請柬放在桌案上,面色恭謹,肅然道:

“啟稟太子殿下,這已是福王送來的第三張請柬,邀請殿下參加福王府舉辦的私宴。”

福王是五皇子的封號,通常大燕皇子年滿十五歲才會被封王賜地,而宸妃所出的五皇子卻是個例外。

傳聞五皇子誕生時天顯華光,雲蒸霞蔚,大燕那年更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耀靈帝對這個給大燕帶來祥瑞之兆的五兒子十分喜愛,在五皇子五歲生辰那邊便冊封為王。

詹灼鄴擡起長眸,目光落在請柬“福王府”三個字上,漆色眸底如濃霧湧動。

昨日,皇上派內監大總管曹公公來到太子府,賞賜下金銀珠寶,文玩字畫,作為他整頓司天監的嘉獎。

曹公公臨走前滿臉堆笑,留下意味深長的一席話:

“聖上贊賞太子殿下勤勉,卻不必事事躬親,一心撲在政事上。俗話說得好:風雨對床,手足情深,殿下歸京三年,卻鮮少與其他幾位皇子來往。若是得了空,聖上希望殿下多與親兄弟們聚一聚,好彌補多年裏虧欠下的兄弟情誼。”

詹灼鄴內心冷笑一聲,手足情深,這幾個字放在無情帝王家,未免可笑!

他的父皇若是心裏存著一丁點手足之情,又怎會在一朝問鼎龍位後,不曾給他那幾位兄弟善終。

詹灼鄴隨手將請貼扔到一旁,語氣淡淡:“竹意軒那邊有什麽動靜?”

余管事眼皮顫了顫,太子雖然沒有點到名,可他卻清楚太子問的是那一位。

“回稟殿下,姜少傅平日裏除了好吃好喝,就是去藏書閣裏轉一轉。對了!少傅說竹意軒庭院的景致太寡淡,差人去花市購置不少花草樹木,栽種在庭院裏,除此之外,就沒其他動靜了。”

余管事一項項說著,太子修長手指掀開茶蓋,面無表情淺啜茶水,在聽到小少傅指揮侍從在院中栽種花草,他放下茶蓋,劍眉微挑,語氣存疑:

“他只讓那些侍從在院中栽樹?”

余管事點頭稱是,他瞧見太子低垂著眼瞼,片刻後從紫檀木書案後站起身,經過他時淡淡道:

“你去給送請柬的人回話,就說孤今晚會準時去福王府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