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估息治療基本是死刑,內鏡創新之路

這個患者的病情同樣不算特別復雜,已經明確診斷為早期胃癌。

但是癌症的位置在賁門,比較特殊。

賁門位於食管與胃的交接處,算是進入胃的一個緩沖地帶。

它也常被醫生們戲稱為胃部的入戶門。

患者的腫瘤很大,接近五厘米,做常規手術要把賁門切掉。內鏡手術則很難處理直徑超過2cm的腫瘤物。

“這麽大的腫瘤,通過胃腸鏡解決,我比較擔心復發誒。”

李敬生實話實說。

內鏡這些年發展迅速,很多患者了解了這門新技術的優勢後,不管什麽病,只要醫生告之需要手術處理。病人就會提出,能不能做內鏡手術。

當然,站在患者的立場,提出這樣的要求並沒有錯。

因為做傳統的大手術,需要開胸開腹,創面大,恢復時間長,風險也是特別高。

內鏡手術的創傷小,恢復時間短,風險相對要小很多。

對於一些身體患有基礎疾病,本身就很差的病人,尤其友好。

內鏡剛出來時,曾經有內鏡醫生牛B哄哄的在一次學術交流大會上對傳統外科醫生們說,內鏡手術可以把傳統手術的禁忌症,變成適應症。

當時確實引起了一定轟動。

內鏡也並沒有吹牛皮,真的把很多只做估息治療的病人,從絕望中拉了出來,幫助他們重新恢復健康。

說不上活人無數,至少也為人類醫學立下了赫赫戰功。

只是因為是一門新興的醫術,自然存在很多技術上的不成熟,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比如內鏡手術對付超過2cm直徑的腫瘤,就顯得很弱。

它需要分塊分段切除,而不是完整的一次將整個腫瘤切掉,這導致手術很難切幹凈,非常容易復發。

所以,醫生堅持讓某位患者做傳統手術時,患者就別一根筋的一味追求高效,安全。

沒切幹凈,腫瘤復發,還得再次手術。

而且復發的次數越多,理論上來說,擴散、轉移的風險是呈幾何倍數增加的。

“患者的年齡你也看了,偏大。還有,患者的身體狀況並不好。做傳統手術,根本沒哪個醫生敢接收。我已經讓患者的家屬去外科那邊問遍了,就算是一位特別頭鐵的主任醫師,看了患者的情況後,也是連連搖頭。

給出的意見就是讓患者買點中藥喝喝,然後想吃什麽就吃什麽,多出去走走看看。”

這基本上就是勸患者別治了,等待死亡。

田主任此刻露出一絲愁容。

看得出來,他是發自內心的為患者感到擔憂。

別的醫生可以叫患者吃點中藥,吃喝玩樂渡過所剩不多的時間,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只要患者有要求,他就必須想盡辦法為患者治療。

“患者已經七十五歲,算是高壽了。他的治療意願特別強烈嗎?”

李敬生問道。

“患者倒是看得開,對生死看得很淡。但是患者的妻子堅決要求為患者治療,哪怕是把夫妻倆住的房子賣了,也要給丈夫治療。這對夫婦很恩愛,丈夫和妻子幾乎形影不離。患者的妻子私下還找到我,說是老伴如果不在世了,她也想跟著一起下去。

老人的兒女知道了母親的想法後,也表示不管花多大的代價都要治療父親的胃癌。”

早期胃癌本身就有很大希望治愈。

因為患者的身體無法耐受手術,沒醫生敢開這個刀。

這基本上就是對患者判了死刑。

患者的妻子與其感情深厚,相愛數十年,明確表示丈夫死亡,她也不想再孤獨的活著。

這等於給老倆口都判了死刑。

李敬生聽了後,開始認真研究患者的情況。

“田主任,我現在也沒有特別好的方法,您給我一點時間,我回去再研究一下。盡量幫助這位患者找到可以手術治療的辦法。”

人命關天,李敬生沒有那個本事,自然不敢瞎逞強。

他決定回診所後,再查查資料,從別的醫生做過的成功手術中,取經。

借鑒加創新,這是他達到目前的高度後,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任何一位醫生,或者科學家,只要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就需要創新。

否則,只是一味的沿著前輩們的道路行走,到了盡頭後,就會無路可走。

這時候,創新才能繼續進步。

回到診所後,李敬生查看著自己的醫術屬性面板。

醫生等級已經達到了主任級別,再想要升到下一級,需要一萬點經驗值。

目前積累的醫術生命值是8729點。

這還是他有意存著。

一些暫時用不上,或者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的醫術,他都沒有再繼續升級。

留著這些生命值,他的本意是為了應付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