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神一樣的預判,超高難度的介入手術(第3/4頁)

想要疏通那處堵塞的血管段,首先必須保證導絲能夠順利穿過去。

導絲有時候遇到較大斑塊,會被阻攔住,好在操作的醫生技術高超。雖然導絲前進艱難,但是仍然在一點點的前進,穿過一道又一道的阻礙。

這時,全場變得一片安靜。

李敬生的一顆心同樣為之揪緊。能看出來,導絲經過艱難的‘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抵達發生堵塞的血管段。

現在只要能夠穿過去,置入球囊,對血管進行擴張與疏通,就能讓這根心血管恢復通暢。

那根導絲努力前進,但是淤堵實在過於嚴重。

一直沒辦法通過。

從導絲顯露的長度來判斷,應該是從股動脈入路。

這也是常用的一種入路方式。

術者經過多番嘗試,都沒能讓導絲穿過淤堵的血管段,最終只能無奈的選擇放棄。

這名參賽選手的置入水平非常高,仍然失敗了。

眾人不禁為患者即便到來的死亡悲嘆。

醫生有很多時候都會無能為力。

人類尚未能征服的疾病太多太多。

有時候只能眼睜的看著患者的病情一點點加重,惡化,最終出現一個又一個的並發症,死亡。

“很遺憾,人民醫院與僑邦醫院的參賽選手都沒能打通這處淤堵的心血管。目前只剩下最後一位參賽先手,駱丙剛教授。他是來自帝都懷仁醫學院的心血管專家,經他施展介入手術,成功救治的心血管患者高達四千多人。”

隨著主持人的話音剛落,屏幕一陣變幻,出現一處新的血管穿刺點。

看起來,這次選擇的入路不再是股動脈,而有可能是橈動脈。

他這是想幹什麽?

李敬生很快便發現入路並不是橈動脈,而是頸部鎖骨位置的一根細小動脈。

正常情況下,導管介入手術,一般都會選擇大一點的動脈作為入路。

這位駱丙剛教授卻選擇從患者的頸部細小動脈入路,這是反其道而行之。

李敬生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屏幕,這種學習機會非常難得。

會場內響起陣陣議論聲。

大家都在討論著這位來自帝都的駱教授為什麽選擇一根細小動脈作為入路?

這不是給自己添堵嗎?

從股動脈入路,雖然距離很長,但是血管管徑大,而且一路上幾乎沒什麽彎道,所以往往是介入手術的入路首選位置。

為什麽沒人選細小動脈入路?

比如這根堵掉的心血管,看似從頸部的細小動脈入路,距離堵塞點非常近。

但是彎路超級多,而且岔道也非常多。

一不小心就會迷失在血管脈叢中。

可以想像,任何一根大的血管都是呈樹根狀一點點鋪散開。

大血管上分出一根根二級血管,再從二級血管上又開叉分出一根根更小的三級血管。

就這樣一層層的散開。

駱主任選擇從六級或者七級血管入路,想要成功抵達大血管的堵塞點,可想而知有多難。

這種舍易取難的思維,圖的是什麽?

肯定不是炫技。

李敬生細細琢磨之後,立刻想到了一種可能,因為堵塞點的下端已經嘗試過。無論是從股動脈還是橈動脈入路,都沒能成功將它打通。

現在選擇從頸部動脈入路,這是想要從堵塞血管段的上端試試看。

換個方向,或許有機會成功。

有時候,血管堵塞更像是一個錐形塞子。

從下端入路,想要打通它,可能越往前刺,它反而堵得越緊。

換個方向,說不定就能從血管堵塞的位置順利通過去。

“哇,好強!”

李敬生這是第一次見識到帝都的介入手術高手。

操縱著細小的導絲在患者的血管內快速前進,竟然就像開著導航一樣,精準的繞過一個又一個的彎道和岔道。一次兩次能選對,不算什麽。

每次都能選對,說明駱丙剛對這個血管叢的解剖情況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的地步。

這是真正的大佬。

估計閉著眼睛都能清楚的知道每一根細小血管的走向。

只見導絲一路披荊斬棘,竟然出人意料的迅速抵達堵塞的血管段上方。

全場發出一陣驚嘆聲。

導絲在血管上方一點點前進,穿到中間堵塞段時,再次被卡住。

這個患者要是能夠在沒有被徹底堵死前就做介入手術治療,那該多好啊!

現在把救治難度提升了很多倍。

李敬生看得一陣著急,只差一點點了。

可就是這一點點,把患者活命的希望卡得死死的。

這時,李敬生突然站起身,快步朝著一名工作人員走去。

“帶我去介入室,我也許可以幫這位參賽選手最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