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來了個大活,惡婆婆與可憐的兒媳婦(第3/4頁)

想了兩大圈,愣是沒能找到診斷方向。

人家大醫院的主任醫師至少還能把目標鎖定糞便,說明肯定是有著一定的診斷方向,並且有著清晰的診斷思路。

精通級的胃腸診斷,相當於低年資主治醫師水平,終究還是與主任有著很大差距。

李敬生開始再次推敲嬰兒在兒童醫院的入院信息。

三家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病歷信息記錄最簡單。兒童醫院最詳細,最後一家是人民醫院,可能考慮到前一家醫院已經記錄夠詳細了,就有些偷懶。

只挑重要的記錄了一下。

這個嬰兒是一個多月前開始發病,出現低熱、但是沒有流涕、咳嗽等症狀。

現在也沒有這兩種症狀。

孩子出現過腹脹,甚至嘔吐,而且多的時候,一天嘔吐四五次,把吃下去的奶汁重新嘔吐出來。

而且連續幾天都沒有大便排出。

家人於是帶著孩子到社區衛生服務站求診。

衛生服務站膽子同樣小,沒敢接,只是象征性的檢查了一下,然後勸家屬到上一級醫院診治。

求穩的心態不止李敬生一個人。

大多數基層醫院、診所,都害怕出事,遇到風險高的病例,都是寧願少幹活,也不願意出事。

少接診一個病人,最多收入少一點,飯碗還是穩的。

要是不自量力,接診的病人出了事故,飯碗可就砸了。

家屬帶著嬰兒到兒童醫院求診,直接收治住院。

兒童醫院立刻對嬰兒采取了禁食、胃腸減壓、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這也是對付無故發熱最常用的治療手段。

抗生素在臨床上,算是‘萬能藥’。

這樣治療了六天的樣子,嬰兒的燒退了,腹脹現象也消失了,給予恢復進食後,嬰兒次日就排便了。

至此,算是皆大歡喜,近一個星期的住院治療取得了重大勝利。

只是嬰兒排便拉稀。

而且逐漸加重,但是並沒有黏液或血便現象。

家屬本來滿心歡喜,以為再住兩天就能出院了。

誰知嬰兒開始出現煩躁,頻繁哭鬧等現象,進食量也在不斷減少。不過並沒有再發生嘔吐現象。

等於把原來的低熱、嘔吐、不排便這些症狀治好了。

現在又多出來拉稀、頻繁哭鬧、進食減少的新症狀。

治病最怕的就是遇到這種現象,如同打地鼠一樣,這頭剛打下去,那頭又有新的地鼠冒出來。

而且出現的症狀與原來不同。

這讓主診醫師特別抓狂。

正當兒童醫院的醫生還在尋找病因時,嬰兒又開始出現發燒。

體溫再次升到了37度以上。

始終在37度到37.3度之間徘徊。

家屬可能開始質疑兒童醫院的醫術,轉院到了人民醫院。

論綜合實力,人民醫院與僑邦醫院是臨江市最強的兩家三甲大院。

這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疑難病例,高難度手術在這家醫院進行。

人民醫院的醫生接診後,對孩子做了詳細檢查,同樣要求收治住院。

因為床位緊張,家屬還等了一天才住進去。

人民醫院的醫生給孩子口服羥氨芐西林,並且使用頭孢拉定、阿米卡星等多種抗生素治療。甚至還用了十六角蒙脫石治療。這個應該是想幫助嬰兒止瀉。

李敬生看到人民醫院醫生的用藥,不由感嘆。

真心牛B。

他這個小診所的醫生,即便方藥的藥效與藥代升到了精通級,也才剛剛觸摸到聯合用藥的門檻。

頂多算是半只腳踏進去,初入門徑都算不上。

不過他敢肯定,人民醫院接診後,給這個孩子用藥的人,起碼也是副主任醫師級別。

甚至有可能是主任醫師都有可能。

畢竟無論是哪個科室,接診到這種疑難病人,都會全力以赴,組織最尖端的力量對其救治。

聯合用藥後,孩子的病情並沒有明顯好轉。

時輕時重,病情反復。

家屬看到連著在兩家大醫院治療均無明顯好轉,肯定急啊!

人民醫院兒科的接診醫生告訴家屬,再等兩天,他們出國進修的一位主任醫師就回來了。到時候由這位主任醫師再組織醫生為孩子治療。

家屬等了一天,孩子的奶奶怕出事,終於還是忍不住自行出院,帶著孩子來了李敬生這裏。

把事情經過了解完以後,李敬生的後背涼嗖嗖的。

孩子的奶奶真是神仙人物,也不知道聽了誰說陽光診所的醫術好,竟然不相信人民醫院的實力,反而相信李敬生的小診所。

這份信任太重了,李敬生實在受不起。

“李醫生,求求你一定救救我孫子,我就這麽一個孫子,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們家可怎麽辦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