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禦舟回返(第2/3頁)

王景微微沉吟,沒有意見。這些地方都是楊重地,不留下大軍屯駐,就會如楊歷史上的劉宋一樣,國內稍稍有些動蕩,北方王朝就趁勢把中原等地盡數占據。

攻略中原不容易,但丟掉卻非常簡單。

“五大行營之中,河南行營西臨函谷,北接河內,至關重要,非大將不能鎮守!嶽將軍,可願擔任河南行營大總管,兼任河南道副都督,為朕分憂解難?”

王景把目光放在嶽飛身上,笑著問道。

洛陽,中原的核心重地,就如王景所言,西面北面都面臨強敵,一不小心,西漢的頂尖名將,亦或者李唐的無雙猛將、軍神就會率兵窺伺。

只有文武兼備,有一定內政能力,能練兵,擅長臨陣指揮,個人實力也出類拔萃的人傑,才能坐穩洛陽,一人敵國。

大夏王朝之中,嶽飛、韓信都有坐鎮洛陽的能力。

不過韓信的攻擊性太強,並且過於自我,性格桀驁,不領兵的時候,最好讓他返回中樞。

嶽飛性格沉穩有分寸,個人能力更是沒的說。

理所當然,王景把他當成了第一選擇。

“末將願為陛下分憂!”

嶽飛站起身恭聲領命。

他原本是雜號大將軍,北伐的時候成為行營總管,不過戰時的行軍總管只是臨時官銜,戰後就直接撤銷。

如今王景給他的兩個官職,擁有全部的軍權和一部分的內政權限,

是真真正正全權主持一方的封疆重臣。若再立下功勞返回中樞,就會直接掛上樞密使的職位,位極人臣。

韓信本來想要請纓,不過看到嶽飛已經接下了任命,便只能按下心思。

“其他四大行營的總管,你們各自推舉,以奏疏呈上,朕從中選拔!”

王景只任命了最重要的河南行營。其他四個行營重要性比較低,交給群臣商議推舉也無妨。

畢竟,他這個皇帝不可能乾綱獨斷。還是要給麾下群臣一些權柄,讓他們對王朝更有參與感,不斷的加深認同感。

推舉行營總管不是一件小事,唯有等到議事結束後,群臣各自返回,按照自己的小圈子不斷的商量,才能給出推舉的人選。

王景不重視的事情,對於王朝的臣子來說,卻是擴大影響力和權柄的好機會。

……

太初十一年十二月。

王景離開金陵已久,生出了返回之心。

這段時間,從南方調動的大夏官吏,不斷的填充到中原各地,原本東漢的投降官吏,則是不斷篩選,降級留用。

北伐的兩百余萬精兵,除了需要返回南方休整的兵馬外,其他兵馬分別屯駐各地,暫時充當守軍。

不久前設立的五大行營,需要從中原各地重新招募兵卒訓練。

大夏的精兵大半都是南方人,王景不可能把他們全部扔到北方,和家人妻子兒女徹底分隔兩地。

以鄉人守鄉土,才是最好的辦法。

不過,河南行營例外……

十二月七日。

王景乘坐禦舟來到汴梁,懷有身孕的甄宓、被看管的曹魏宗室,都被帶到了艦船上,準備跟隨王景一起前往金陵。

他沒有在汴梁停留,和甄宓等人匯合之後便直接順水而下。

水浪翻滾,形成了一道道的浪花。

在進入運河的河段後,入目所見的景象和氣機,就和中原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中原繁盛,人口稠密,但經歷了數年的大軍鏖戰,處處是兵火,虛空之中時刻籠罩著一層殺機。只要是感覺靈敏之人,都會下意識的緊張警惕。

而進入運河河段,虛空中的殺機就悄然的消失。

徐州早就被納入了大夏版圖,戰火遠離,商貿雲集,入目所見,大部分的百姓眼中都有光。這是希望之光。

或許不是每個百姓都能安穩度日,也有窮困潦倒之人,但無論再窮困,只要有手有腳,願意賣力做事,就能看到希望。

船上,被俘虜的漢軍大將虞詡、狄青、段颎,還有沒有歸附的曹魏文臣,都看到了這些景象。

虞詡號稱儒將,除了統兵之能外,對於經學典籍、治理地方都有不淺造詣。

他更接近於讀書人。

而真正的讀書人心中都有著一股上報君王下安黎庶的情懷,他的修為受到了限制,但目光沒有影響,在看到大夏百姓的那種昂然,以及眼中的希望之光後,他的神色便有些許變化,像是受到了觸動。

狄青也受到了一點影響,原本沒有變化的神色,對大夏生出了一點興趣。

至於段颎和另外幾個被俘的將軍,都垂著目光,看了一下大夏境內的情況,就收回了眼神。

“漢軍的這幾個大將,都是歷史少有的人傑,等回到金陵之後,要記得不斷派人上門勸說,讓他們盡快歸附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