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建文(第2/5頁)

如今的寧波市舶司,又逐漸恢復了往日的榮光。

而隨著市舶司的重新開放,關於海禁政策的一系列轉向,也隨之而來。

這其中既包括了流亡海外的大明子民的回歸與認定,也包括了原本因為遷海令而遷離故土的沿海島嶼城鎮居民的何去何從問題。

在處理後面這個問題的時候,免不了去調查沿海島嶼上,現在還有多少合法亦或是非法的居民,停留在那裏。

不查不要緊,一查,就查出事了。

在寧波外海,舟山群島的普陀島旁,有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島,叫做洛伽島,島上只有一座被遺棄的佛寺。

而錦衣衛在這裏,卻發現了一些異樣的蹤跡,似乎有人在此地隱居,每隔幾個月,還會有精壯機警的漢子出來低調采購物資,每次都是采購很多生活用品,裝一大船回去。

考慮到大明近海甚至整個東海都沒有什麽海盜活動痕跡了,所以這種行為被察覺後,就顯得尤為可疑。

錦衣衛的暗樁扮作小販,與采購物資的人簡短交談過兩句,從他們的口音可以聽出,不是浙江人,而是南京人,這就更加可疑了。

因此錦衣衛一邊通報姜星火,一邊與市舶司的海上力量一起遠遠地圍著海島拉網,確保島上的人不會溜出來。

而姜星火對此則有些疑惑。

朱棣派胡瀅以尋找張三豐為借口,像是昔年金人搜山檢海追完顏構一樣去找建文帝的下落,可實際情況是,胡瀅在大明疆域裏轉了十多年,到永樂二十一年才回來復命。

那時候朱棣的身體已經很不好了,就在這種情況下,還半夜起來接見胡瀅,談到快天明,足以說明這時候胡瀅已經找到或者說解決了建文帝了。

這些在史書中,都是有明確記載的。

“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遣濙頒禦制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

——《明史·胡濙傳》。

據說最後胡瀅是在湖廣布政使司找到的建文帝,而如今這個高度疑似的線索,卻出現在了寧波外海的島嶼上,不得不讓姜星火生疑。

沒過多久,帆船緩緩從軍方專用的港口靠岸,岸邊一行人正在列隊迎接。

“見過國師!”

為首的一個錦衣衛千戶行禮道,神情極為嚴肅。

“不必多禮,找個馬車說。”

姜星火翻身下馬,淡淡說道。

“是!”

隨後,他徑直朝著旁邊備好的馬車方向走去。

很快,那名錦衣衛千戶跟著他,來到了馬車旁,掀開簾子。

雙方很快進入正題,因為這件事事關重大,這位千戶也沒有耽擱時間,立刻開始詳細地說明前因後果。

“島上大概有多少人?”

“高倍望遠鏡觀察到的有七八人,至於山裏是否隱藏更多不清楚,根據島上之前遷過來在寧波新建寺廟的和尚說,島上有耕地和菜地,如果認真耕種,養活十來個人不成問題,但要是二十多個人就費勁了。”

“另外,已經調查了他們之前采購的物資,一般是每半年出來一趟,每次都在不同地方采購,很少買糧食,買的都是油鹽水果臘肉布匹蠟燭以及一些藥材,這說明他們不太缺糧食,最多只有十來個人,大概率是十個人左右的規模。”

“有幾艘船?有港口嗎?”

“島上一共有兩艘船,沒有港口,都是隨用隨收,不用了就直接擡到山裏收好,島上也沒有密道或者地下溶洞之類的。”

姜星火點了點頭,又問道:“有沒有可能是誤判成了海盜?”

“基本沒可能,這些人在兩年前才有零星的輪流上岸活動,舟山群島附近海域是市舶司的緝私船重點檢查的區域,沒有任何治安或走私案件發生過……除此之外,把牢裏關押著的海盜們也都拉出來提審了,沒人知道這些人。”

顯然,這是錦衣衛們謹慎判斷後的結果。

姜星火聞言頷首,接著又看向這位千戶,說道:“此番若能順利了結,功勞簿上,我記你一筆!”

“謝國師厚賜!”

千戶連忙感激道,眼中閃爍著興奮之色。

“好了,廢話不多說,調集船隊,咱們出發。”

……

方才的談話都是在寧波市舶司的軍用港口上的馬車進行的,自然隱秘無比,而重組後的錦衣衛,也不擔心有建文余孽的滲透。

這件事情高度保密,同時為了防止海島上的人在港口有警戒哨,通過某些狼煙之類的方式通訊示警,所以姜星火並沒有安排水師的艦船大張旗鼓的出動,而是讓市舶司的中小型緝私快船,搭載了士卒和各式裝備以後,分批分散出動,然後到舟山群島再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