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京察(第2/4頁)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姜星火頓時感覺心裏壓著的那座大山被挪開了。

對啊,一直被動反擊,從景清、梅殷到黃信、暴昭,再到王景、馬京,如今也該是自己掌握主動權的時候了,憑什麽一直被動挨打?

“可是該怎麽發起挑戰,怎麽敲山震虎,又該怎麽借機擴大自己在廟堂上的影響力呢?”

姜星火看著桌子上寫的東西,開始了思索。

半晌後,姜星火忽然有些恍然。

他找到了辦法。

考成法。

京察。

……

“人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就在姜星火自己生悶氣的時候,整個南京城卻都隨著《明報》正式宣布安南戰爭結束的加刊,陷入了一片興奮的氣氛之中。

“真贏了!沒想到在富良江僵持了兩個月,終於贏啦!”

“怎麽?之前說要打到明年的不是你啊?”

“哎,那誰能想到還有繞後的啊。”

“嘖嘖,兵者詭道也,正面那都是牽制,這你就不懂了吧?”

街上的商鋪裏,茶樓酒肆裏,無數百姓聚在一起,興奮不已的議論著此次大戰的勝利,甚至一些人,直接就吵了起來。

街上有人在大吼大叫著,周圍的人紛紛側目,隨即趕緊擠了過去,而當他們看到這篇新版的報紙後,更是激動莫名。

大明已經太久沒有發動對外戰爭了,這種遠離本土打擊不臣之國的軍事行動,無疑是能極大地展示軍威的,而且百姓也與有榮焉。

尤其是大明是驅逐胡虜後建立的大一統漢人王朝,經歷過被蒙古人統治的屈辱,這種國家越發強盛的感覺,更是能極大地凝聚人心。

這一瞬間,他們只覺得渾身熱血沸騰,仿佛又回到了史書上大漢、大唐,以兵革之利威服四海的時候,那時候,是萬國來朝!華夏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如今大明立國不過三十六年,還有很多親身經歷過蒙古人統治時代的中老年人,得知了這個消息後,更是感慨萬千。

當年在家鄉,他們都曾親眼目睹蒙古人如何耀武揚威,也有人親眼目睹家園毀於一旦,更有人背井離鄉、流落異鄉,一路顛沛流離,吃盡了苦頭……百姓們最後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終於看到了國泰民安,看到了漢人王朝不再受人欺辱,而是在被冒犯威嚴的時刻,可以隨時隨地的重拳出擊。

“給咱念念這報紙上寫的什麽。”

致仕在家的前禮部左侍郎董倫,自從上次辯經擂台賽上當了一回裁判,就再也沒有公開露面過,如今老眼昏花,也只能兒孫輩來念給他聽了……董倫還是很喜歡聽別人給他念《明報》的,因為《明報》的總編,就是他最欣賞的門生解縉。

“蠢茲兇豎,積惡如山,四海之所不容,神人之所情怒。

興言至此,盡然傷懷,實不得已,是用興師。

期伐罪以吊民,將興滅而繼絕,命總兵官征夷將軍曹國公李景隆等,率師八十萬討之。

我大明天軍飛渡富良,深入逆境,桓桓虎旅,威若震霆。

業業兇徒勢如拉朽,七百萬之眾須臾而盡,二千裏之國次第皆平。

生擒逆賊胡氏父子,置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及軍民衙門,設官分理,廓清海微之妖氛,變革遐邦之舊俗。”

“唔……竟然是姜星火寫的嗎?我還以為是解縉的手筆,沒想到幾月不見,姜星火的文章又進步了,這倒是與他儒學宗師的身份匹配了一些。”

董倫躺在搖椅上,看著外面熱鬧的場景,也是由衷地感到了一絲慰藉。

國朝如今是越來越好了。

而城裏雖然有些人還不清楚具體經過,但從各種途徑,以及鄰裏口耳相傳的話語中,絕大多數南京城中的百姓還是知曉了這場戰役中發生了什麽,尤其是當安南大敗,俘虜胡氏父子後,更是讓百姓感受到了勝利的光輝。

安南國的國王被俘虜,即將押解到南京來舉行獻俘儀式,已是板上釘釘,不會有任何變化了。

歡呼聲震徹雲霄,街市上,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歡慶聲。

這一刻,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哪怕是一些頑固派,都忍不住跟著一起慶祝了起來。

而在靠近太平街的宮墻上,朱棣和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茹瑺,也默默看著這一幕。

茹瑺作為兵部尚書,開口匯報道:“安南那邊統計的結果已經出來了,根據安南的戶籍,目前一共是州府一級的區劃共48個,縣一級的區劃是186個,人口則是312萬人。戰果方面,俘虜了87500余人的安南本地軍隊,繳獲了1360萬石的糧草儲備,另有象馬牛等牲畜共235900只,繳獲的大小船只共有8677艘,弓箭、盾牌、甲胄、長槍、大刀等軍器,共253985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