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病危(第3/5頁)

金忠親自展開聖旨,念道:

“竭忠靖國,固臣子之當為;崇德報功,乃朝廷之盛典。”

“欽惟陛下恪遵祖訓,克清內難,方當纜承大統之初,愛及將士從征之績,不吝高爵重賞,悉皆剖符行封。”

“被堅執銳者,悉荷榮恩;禦侮捍城者,宜均錫命。”

“曹國公李景隆,定將階為五星上將;淇國公丘福、成國公朱能,定將階為四星上將;魏國公徐輝祖,定將階為三星上將;定國公徐景昌,定將階為一星上將。”

“鎮遠侯顧成、成陽侯張武,定將階為五星中將;武安侯鄭亨、隆平侯張信、保定侯孟善,定將階為四星中將……(三星中將及以後名單略)”

這是一個權衡各方後給出的很公平的名單,靖難之役,李景隆功勞最大,前後送了兩次,把朱棣養起來了不說,最後還開門給了建文朝廷致命一擊,評個五星上將一點都不過分。

丘福和朱能功勞很大,但也只是戰陣領軍的功勞,並沒有超過李景隆,因此是四星上將;徐輝祖是負作用,朱棣給他個三星已經算給大舅哥面子了;至於徐景昌能評上一星上將,不是因為他的功勞夠,而是因為國公最低只能是一星上將。

至於中將,顧成就不說了,鄭亨和孟善沒什麽水分,隆平侯張信是個湊數的,他這輩子最大的功勞就是建文帝決定動手的時候叛變了建文帝,給朱棣通風報信……而成陽侯張武是如今已經快死了,臨死前朱棣加了他一個五星中將,按正常來說是定為四星中將的。

總之,無論名單裏有多少山頭、派系的糾葛和博弈,當名單念完的時候,也就塵埃落定了。

接下來便是宣讀討伐安南的檄文,東路軍正式出征。

“安南密邇中國,自我太祖高皇帝肇膺天命,統一寰區,其王陳日煃率先歸順,賜爵頒恩,傳序承宗多歷年所。賊人黎季犛父子為其臣輔,擅政專權,久懷覬覦,竟行弑奪。季犛易姓名為胡一元,謬托姻親,益張威福,手弑其主,戕及闔家,肆逞兇暴,虐於一國,草木禽獸不得其寧,天地鬼神之所共怒。”

“聖天子即位之初,隆懷元之德,黎賊父子遣使入朝,挾奸請命,稱陳氏宗族已絕,已為其甥暫權國事,朝廷惟務推誠未嘗逆詐。而前安南王之孫陳天平,為所迫逐逃入老撾,轉詣京師訴其罪惡,朝廷初未之信,後因安南使人識其非偽,悲喜慰勞,不忘故主。”

檄文先說了胡(黎)氏父子的罪惡,以及大明為什麽要出兵,接下來就是老一套,歷數敵人的罪大惡極,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指點點。

二十大罪狀,便是“賊人黎季犛父子兩弑前安南國王以據其國,罪一也;殺陳氏子孫宗族殆盡,罪二也;不奉朝廷正朔,僭改國名大虞,妄稱尊號,紀元元聖,罪三也;視國人如仇讎,淫刑峻法,暴殺無辜,重斂煩征,剝削不已,使民手足無措,窮餓罔依,或死填溝壑,或生逃他境,罪四也……朝貢中國,不遣陪臣,乃取罪人假以官職,使之為使,如此欺侮不敬,罪二十也。”

指指點點結束以後,便是正式的出征環節。

出征,當然得有人祭旗,用人頭和鮮血來振奮軍心,鼓舞士氣。

當榮國公姚廣孝身後的慧空,看到剛剛痊愈的裴伯耆被五花大綁地送上來的時候,面色有些古怪。

裴伯耆被偽裝成占城國使團的海盜們捅傷以後,是慧空親手救回來的。

你早說啊,你早說他還得被砍,那我當初救他幹嘛啊?

不過慧空的心思,在這種盛大的閱兵儀式上,自然是無足輕重的。

大軍徐徐開動,槍矛如林,甲光耀日。

今日,大明皇帝將親自檢閱這支即將出征安南的大軍。

在朱棣身旁不遠處站立著幾名高級武將,其中一人便是此次東路軍的主帥朱能。

“陛下,大軍、整裝待、發了!”朱能的喉結不住地收縮著,艱難開口道。

“好!”

朱棣看著心腹愛將努力在這種儀式上抑制咳嗽的樣子,有些於心不忍的同時,姜星火出獄後不久時說出的預言又一次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朱棣拉過朱能,悄聲耳語道:“身體真沒問題嗎?”

“真……咳……沒問題,陛下,已經好多了。”

朱棣的眉宇間籠罩了一層陰霾,可朱能畢竟只是咳嗽,身體看起來也確實沒什麽大礙,別說是走起路來依舊虎虎生風,就是騎上戰馬疾馳,也沒見有什麽不適。

既然朱能說沒事兒,那應該就不會有事兒吧!

朱棣想到這裏,臉色終究是好轉了許多,輕笑著對朱能點頭道:“朕相信你。”

朱棣話音剛落,一個身穿鎧甲手持長刀的小校快步從點將台外跑了進來,大聲道:“啟奏陛下,吉時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