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毒計(第2/6頁)

這時候白天宇話鋒又一轉,說到:“如今局勢將變,我輩皆為逆勢之人,當下該何以求存?”

白天宇的語聲鏗鏘,頗有慷慨激昂之氣,眾人聞言皆陷入沉思,便是有人腦袋空空如也,此時也不敢吭聲什麽。

身邊的白蓮教長老趁勢而出,朗聲說道:“如今大雨停歇,明軍的補給已經逐漸運了上來,我們也必須要做出抉擇了。”

眾人心裏明鏡似的。

所謂的選擇無非就兩種。

第一,大家夥四散逃跑,能活下來各憑本事,反正明軍人少,他們裹挾的百姓又多。

第二,魚死網破,決戰一場,大概率跟著白蓮教一起死!

白天宇的眼睛微眯,環視眾人,等待眾人的抉擇。

過了許久。

除了白蓮教自己的人在鼓噪,白天宇發現沒有其他勢力的人主動提出與明軍決戰的意見,頓時臉色稍稍陰冷了下來。

白天宇本想利用眾人被聚在一起,互相不通氣之際,看看能不能弄個群情洶湧,紛紛請戰的場面出來鼓舞一番士氣,可眼下非白蓮教嫡系勢力的沉默,無疑就已經是一種表態了。

這些人都不太看好眼下的局勢,心頭都存了保存自己手下實力的念頭,所以沒人願意支持決戰。

但偏偏因為白蓮教的勢力在軍中還算是最強大的一支,他們又不好公然違逆白天宇的意思,說什麽分包袱走人散貨的事情。

所以,當下也唯有以沉默來應對。

白天宇深吸口氣,強壓心頭自狼狽逃跑時就開始不斷積攢的怒火,再次說道:“諸位,眼下那明廷國師姜星火,已經把我們逼上絕路了,難道我們還有退路可言嗎?!就算退到太湖裏去,明廷水師一樣會逐一進剿!如果我們不能齊心協力,到了那時候,各自勢單力孤,就算逃得了一時,難道還能逃得了一世嗎?”

這時候,白蓮教事先準備好的酒水用海碗端了上來。

每個人身前都有一碗,白天宇接過屬下遞上的酒碗,仰頭飲盡,部分酒水自他的胡須淅淅瀝瀝地流淌到了衣衫上。

白天宇抹了一把嘴巴,摔碎了酒碗道:“諸位!如果還想活,眼下就只有一條路可以選,背水一戰,殺出重圍!只要能擊敗當面的明軍,席卷江南諸府,那麽以我白蓮教在江南的信眾之光,各地定當紛紛響應!而朱棣乃是篡位逆賊,素來不得人心,我們只需要打出迎奉建文帝的旗號,便是再造陳、吳故事,亦非不可能之事!”

白天宇說完話後,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這番話倒是頗為鼓動人心……白蓮教在江南有廣泛的信眾基礎,是真的,朱棣一向被江南地區的士紳們,也是真的。

或者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朱棣用了姜星火的“攤役入畝”之策,才有了這次白蓮教大起義的反彈,也就有了姜星火的江南之行。

一啄一飲,莫非前定。

但所謂靠著迎奉建文帝的旗號,來效仿當年陳勝吳廣以秦大公子扶蘇的旗號來做事,就有點扯淡了。

眼下,哪怕是這些綠林豪傑,都很清楚地知道姜星火的“攤役入畝”的指點,究竟給永樂帝收攏了多少民心。

江南士紳或許還懷念建文帝,那是因為建文帝被他們蠱惑操縱,建文帝對江南士紳有著種種優待。

但江南的百姓們,一定不會懷念那個讓他們全家繳納軍糧,征發男丁前往徐州大營運送糧食的建文帝。

相反,永樂帝在江南百姓裏的口碑,已經逐漸好了起來。

即便是這次水患,一部分百姓被裹挾著或是主動加入了白蓮教叛軍,也不是對永樂帝有什麽意見,只是實在活不下去了而已。

百姓又不是傻子,江南水患也不是第一年發生了,純粹是士紳們不把水利工程放在心上,盡想著靠著水患擴張田畝,之前的事情自然怪不到永樂帝這個新皇帝頭上。

而且,白蓮教雖然勢力比較龐大,但他們的組織能力卻相當低下,而且,這些年來白天宇一直很低調,從未像現在這樣高調地做事。

這種情況下,他手底下的那些其他勢力的舵主、堂主,多半都對他抱著懷疑和猜忌,覺得他可能沒安什麽好心,或許是在蠱惑他們打頭陣,然後把白蓮教的精銳力量,偷偷地撤走。

“教主說得極是,可是……”

見終於有人開口,哪怕是質疑,也比沉默的對抗要好,白天宇說道:“且說吧,軍議之中,暢所欲言。”

“我聽聞軍中傳言,教主的嫡系精銳,夜襲縣城,卻敗在了姜星火的火銃隊手裏,可有此事?”

有些丟人的敗績被當面點了出來,但白天宇卻面色絲毫沒有變化,反而坦蕩地點了點頭,答道:“確有此事,姜星火的新式火銃頗為犀利,射程可達六七十步,擋者披靡,乃是一等一的神兵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