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第2/2頁)

但下一瞬,朱棣的話反而是讓姜星火呆了呆。

“這……咱大明也有啊,只是騎兵放中間了而已,四角留空門,可供騎兵出擊。”

這便是說,空心方陣還真不是什麽高端戰術。

畢竟,從上古時代開始,華夏就是喜歡玩陣型的。

從最簡單的方陣/圓陣,到後世校長最愛的一字長蛇陣,再到復雜點的魚鱗陣、鋒矢陣、鶴翼陣、偃月陣、雁行陣、衡軛陣……乃至諸葛亮的八陣圖,趙匡胤樂此不疲的錦囊陣圖。

只要是理論上能擺出來的陣型,早就有人研究過了。

而且,空心方陣這種東西,在不久後的未來,明代總兵王鳴鶴的《登壇必究》、三邊總督葉夢熊的《決勝綱目》都會清晰地記載,乃是明代邊軍的步騎混合常用陣型。

這就是姜星火也非全知全能了。

不過此時卻也不用片刻尷尬的姜星火多做解釋,朱棣反而照著姜星火給出的公式,詳細推演起了陣型。

不僅如此,大約是覺得姜星火畫的太粗糙,不夠細致,朱棣自己開始動手畫圖。

看著穿著龍袍的皇帝蹲在地上,以一種小兒數螞蟻的認真態度比劃著,姜星火不僅感嘆,還是術業有專攻。

朱棣突然回頭問了一個問題:“火銃手靠什麽自禦?”

“火銃上加細長的匕首。”姜星火隨口答道。

片刻過後。

“喔……姜先生果然高明,竟是這般說法,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朱棣撫掌大笑道。

姜星火板著臉問道:“所以,你明白了?”

雖然姜星火也不明白,朱棣到底明白了點啥,但這時候,這麽問就對了。

“當然!多謝姜先生指點。”

朱棣興致勃勃地抓著姜星火的袖子,給他指點起了新畫的陣型。

看著眼前密密麻麻,以某種具有幾何美感構造出來的陣圖,姜星火覺得有點暈。

“原來的空心方陣,是以長槍兵為核心構築的,弓箭手和騎兵居於長槍後面,而步弓的射程雖然略長於騎弓,但尋常軍隊的有效拋射水平,也就是一百步,這就導致了,騎兵一旦決意沖擊空心方陣,那麽我方的弓箭手部隊,遠程投射能力是不夠的……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如果弓箭手多了,那長槍兵就保護不過來了。”

“而如果火銃手可以在火銃上加細長的匕首,就相當於把長槍和火銃合二為一了,繼而徹底不需要空心方陣保留弓箭手……不不不,弓箭手,換成了更加便攜的火炮?”

朱棣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姜先生改良的空心方陣果然神妙無比!”

姜星火:“……”

朱棣繼續說道:“火炮,完全解決了傳統空心方陣裏,弓箭手和長槍兵的比例難題,以前弓箭手少了沒用,多了長槍兵保護不過來,而火炮則可以取代弓箭的拋射,並且不需要太多數量!”

“如此一來,火銃手既可以靠火銃遠程禦敵,又可以化身長槍兵組成槍陣近戰,中心的火炮比弓箭手威力更大,再配合一定數量的騎兵用以斥候偵查、屏蔽戰場、出擊收割,這簡直是完美的陣型!”

接下來,就是什麽“四哨三列線”、“一二字變陣”之類姜星火聽不懂的話語了。

若是看過《紀效新書》、《開原圖說》,姜星火或許還能理解一部分,但僅憑他的軍事知識與悟性,想要與朱棣討論,差的還有些遠。

所以,眼看著朱棣完全沉醉在了自己的軍事世界中。

姜星火幹脆不說話裝高手。

而朱棣的眼中,這種充滿了幾何美感的陣型,在他看來是如此的美妙,以至於頗有些戀戀不舍。

好久過後,姜星火都站累了,朱棣方才擡頭說道。

“鶯歌藍和發郎溪,就是靠著這套東西,侵入我華夏的吧?”

朱棣不擔心未來結局會再次出現,歷史在他聽到姜星火講課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改變了。

作為當世第一名將,朱棣更關注的是,未來戰爭模式的嬗變,以及這種嬗變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麽。

只要深刻地理解這種軍事變革。

那麽朱棣,自然會把在另一個時空裏,華夏所遭受的苦難,如數奉還到現在的鶯歌藍、發郎溪的身上。

大明的工業品,未來也缺傾銷市場,這不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