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工業

夏原吉看完了這封《哲學通信:異化、新貴族與大明未來社會各階層精神分析》,內心充滿了許多混雜在一起,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姜師,果然有燭見萬裏之能!”

“仙人俯瞰歷史長河,恐怖如斯!”

“不僅能點破未來大明有可能的發展方向,更是將會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分析的清清楚楚……這種能力,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且不提夏原吉這邊心思百轉千回,只說接下來傳閱到手的幾位尚書,哪怕是氣度沉穩如黃福,亦是心中暗驚。

驚訝於這個名叫“姜星火”的疑似謫仙人,竟然有如此勘破歷史迷霧的可怕洞察能力,真可謂是驚人至極。

詳細地給出未來的社會演進方向這種事,這世上,有幾個人能做到?

黃福捫心自問,如果嚴格來說,恐怕只有這位“姜星火”可以。

更何況,姜星火給出的推導設想,並非空中樓閣,而是與道衍呈上的《變法八策疏》幾乎是息息相關。

黃福細細思量,“新貴族”這個設想中的新的社會階層,其中的軍功勛貴,肯定是與第五策“民族國家”和第八策“重塑宗藩體系”是分不開的。

正是這兩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更化措施,給大明向海外的擴張,解除了宗藩體系的道德束縛,以及獲取殖民地的傳統“華夷之辯”中華不擾夷的理論束縛。

黃福認為,“新貴族”裏的宗室,跟前段時間已經推行的宗室考核,也是密不可分的。

本來,宗室考核跟大臣們的關系實在是不大,所以也沒有多少大臣予以關注,但黃福是個細心的人,他清晰地記得,宗室考核的管理辦法裏,就包括了宗室做事的內容,那時他還以為只是經營皇莊之類的事情。

而眼下看來,顯然這個宗室做事的內容,指向的是未來大明廣袤的海外殖民地與市場。

這兩個詞語,在信件中有解釋,黃福不難理解。

同樣,“手工工場主”與“手工工場工人”這兩個新的社會階層,也是基於海外貿易需求,以及農業技術發展所產生的。

這裏面,與《變法八策疏》的第三策,徹底重新清丈田畝,擴大推廣攤役入畝與化肥,密不可分。

雖然有些事情,譬如姜星火在講課時提到的【吃煤的鐵馬】,黃福並不清楚。

但是實際上,哪怕是英國的第一次工業變革,也不是從蒸汽機開始的。

雖然按照姜星火前世比較常見的看法,工業變革主要是指用機器代替人工進行生產,從而造成生產方式的變革,但這裏的機器,絕不能直接與蒸汽機劃等號。

機器普遍用於生產,其實是出現於紡織業,尤其是棉、毛、麻、絲等紡織業,是最早依靠水力、蒸汽和機器而發生工業變革的工業部門,也是現代生產方式的最初產物。

阿克萊水力紡紗機的發明,通常被認為是英國工業變革開始的標志。

而阿克萊水力紡紗機,則是由元朝的水力紡紗機改進而來。

這裏便是要說,這個說法還真不是發明歷史,而是在元朝王禎《農書》中,對於水力紡紗機就有翔實的紀載,王禎把這種水力紡紗機稱為“水轉大紡車”,乃是發明於南宋後期,盛行於元朝的紡織機器。

“水轉大紡車”專用於長纖維加拈,主要用於加工麻紗和蠶絲,麻紡車較大且與人力紡車不同,裝有錠子三十二枚,有轉錠、加拈、水輪和傳動裝置等四個部分,用兩條皮繩傳動使三十二枚紗錠運轉,水力驅動每車每天可加拈麻紗一百斤。

王禎詳細地介紹了其結構、性能以及當時的使用情況,並且附上了這種機器的簡要圖樣,從而以確鑿不移的證據,證實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紡紗機,確實存在於華夏。

至於為什麽大明沒推廣……

與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定下的制度也是不無關系的,朱元璋倡導農村男耕女織,種植業才是大明的根本。

老朱的經驗是,不吃飽肚子,其他都是瞎扯淡。

所以,紡織業只能當做副業發展,而且農村的灌溉水權問題,也嚴重阻礙了在明代,由水轉大紡車引發華夏的第一次工業變革。

言歸正傳,黃福對海外貿易引起大明形成大規模手工工場這一點,還是認同的。

因為鐵血大宋的例子就擺在那裏,不是沒有先例。

只要皇帝決心搞海外貿易,手工工場業和商業,確實有可能繁榮起來,成為新的社會階層。

幾位尚書傳閱之時,朱高煦也悄無聲息地跟著朱高燧進了房間。

有些出乎朱棣意料,自家的傻兒子竟然沒有咋咋呼呼,而是老實地站在了他身後,甚至沒要求加個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