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為什麽大明與新大陸無緣?(第2/3頁)

“我曾講過《國運論》,可惜你沒聽過,便是說,直到耕者無其田而地主阡陌縱橫,開始新一輪大亂,一部分農民成為新的地主,如此循環往復內耗無止,不可能有內生的動力和勇氣去探索海外的新大陸,明白了嗎?”

鄭和內心深受震撼,甚至在透過囚室小窗照射進來的冬日暖陽下,脊背都有些發寒。

他沉默良久,始終無言以對,最後艱難問道。

“那便沒有別的法子了嗎?按姜先生這麽說,大明便是真的與新大陸無緣了。”

出乎鄭和的預料,姜星火卻是話鋒一轉。

“當然有法子。”

“什麽法子?”鄭和急切問道。

姜星火貌似自我矛盾地說道:“探索新大陸這種事,百姓做不了,官府不願意做,但若是有一位君主自上而下地命令驅動,只要完成了抵達新大陸的過程,帶回來有信服力的財富和畝產上千斤的農作物,培養新的利益群體,就能做成。”

鄭和微微蹙眉,顯然又回到了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的怪圈裏。

姜星火的話語,這不是前後矛盾?

既然前面說了那麽多,可若是歷史洪流之下,某個人並非無可替代,又為何說探索新大陸,有一位雄主英君就能做到?

姜星火顯然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釋道:“天下之事,從來都是時勢造英雄,歷史洪流浩浩湯湯,勞動者才是創造歷史乃是創造所有價值的群體,英雄是離不開勞動者和時勢去獨立改變歷史走勢的。”

“事實上,如果按大明的內外部環境來看,大明沒有任何探索新大陸的內驅力和可行性,所以,自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唯一存在的變數,便是一位‘高度集權且渴望不惜探索代價而建立絕世功業’的統治者,而這位統治者需要堅信從未發現過的遙遠新大陸,能給大明帶來巨大的利益並鞏固他的統治。”

“當今的永樂大帝就符合這個條件,當然,在我預知的未來裏,他最後也沒有扭轉時勢,七下西洋之後中國將徹底與大洋絕緣。”

“這就是英雄拗不過時勢。”

預知未來這個能力,姜星火在滿足對方‘是否能去麥加朝聖’時就已經展示過了,此時倒也沒什麽顧忌,對方也並沒有質疑。

“姜先生所預測出的未來,整個過程,能詳細說說嗎?”鄭和猶疑刹那說道。

姜星火輕聲道:“我之前也跟你說過,過不了幾年,永樂大帝就會派鄭和下西洋。”

“永樂大帝之所以能稱作永樂大帝,就是因為他突破了大明內部固有利益集團的重重阻礙,做出了下西洋的決定。而鄭和下西洋最遠就抵達了非洲,也就是那塊滿是沙漠與草原的大陸。”

姜星火指了指地球儀上的那塊大陸,那是非洲的東海岸,隨後繼續轉動地球儀說道。

“事實上,如果永樂大帝提前知道新大陸有無數金銀和高產農作物,並下定決心獲取,大明的艦隊是可以沿著非洲海岸線南下,繞過好望角,從大西洋抵達南美洲的,而到了南美洲和中美洲,就可以獲得新大陸的一切富饒物產。”

“可惜,即便是永樂大帝突破了王朝內部的層層阻礙,最後鄭和也會因為認知極限的原因,在非洲東海岸止步,無緣於新大陸……再往後,便是禁止下西洋,廢棄龐大的船隊,焚毀設計圖紙,發布海禁令,從此東南沿海永無寧日。”

“也就是說,英雄是離不開勞動者和時勢去獨立改變歷史走勢的。”

“除非,能夠通過制造力的進步,真正改變勞動者,才能扭轉時勢,繼而改變歷史走勢。”

鄭和看著地球儀,內心震撼萬分。

一步之隔,咫尺天涯。

如果按地球儀上的大陸模樣,在姜星火預測的未來,那麽自己將只差不算很遙遠的距離,就能抵達新大陸。

而看著地球儀,鄭和也輕易地推測出,為何在姜星火預測的未來裏,自己帶領著大明的龐大艦隊最後會止步於非洲的東海岸。

因為那裏就是自己認知範圍內的世界盡頭。

事實上,鄭和推測,自己過了麥加還會繼續向西航行,而不是直接掉頭返回,恐怕也是在麥加所在的國都獲得了當地大食法教徒的提示,告訴自己西面還有大陸,自己才會進行嘗試的。

而抵達了非洲大陸,不論是誰做決定,看著這貧瘠荒蕪的大陸,恐怕都不會有信心在去國萬裏的彼處,下達繼續向南探索世界盡頭的決心。

所以,自己哪怕是帶領大明的艦隊做出了歷史性的探索與突破,最後還是倒在了所謂的認知極限的範圍內。

如果沒有遇到姜星火,這或許,就是自己的宿命!

“不,我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