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搬屎還朝,獎勵入獄(第2/3頁)

朱棣點了點頭,道衍的分析非常全面。

“大師覺得大明應該采取哪種法子?”

看著朱棣,道衍笑了笑:“恐怕陛下心中已經有了定策吧。”

朱棣也大笑了起來。

“大師知朕!”

笑完,朱棣沉聲說道:“朕便是說,要麽不做,要麽做絕!”

“如果真的要打安南,那朕就絕對不會讓安南再有反咬一口的機會,肯定要趁他病要他命,直接一竿子拍死。”

“至於什麽傀儡政權,朕不是喜歡給他人做嫁衣的那種人,占領了安南全境,朕就要安南從此往後成為大明的第十四個布政使司,徹底歸入大明。”

“甚至連名字,朕剛才都想好了。”

“——交趾布政使司!”

“倒是個好名字。”道衍微微頷首,“交趾這個以前的名字,不遜於安南。”

所謂交趾,便是起源於漢武帝時期滅南越國後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後來漢帝國在全國設立十三刺史部時,將包括交趾在內的七個郡分為交趾刺史部,也就是三國時被人所熟知的“交州”。

就在兩人聊到對安南的處置時,腰間掛著金瓜小錘,一身鬥牛服的朱高燧行禮進來。

朱高燧輕聲對朱棣說道。

“父皇,鄭和從詔獄回來了,正在奉天殿外求見。”

朱棣此時正跟道衍圍著火爐,朱棣早年爬冰臥雪北征蒙古的時候,就留下了老寒腿的毛病,如今一場秋雨一場寒,自是離不開火爐烤暖。

朱棣揮了揮手:“讓鄭和進來吧。”

“是。”

朱高燧不多時,便引著鄭和進入殿內。

“內臣鄭和參見陛下!”

鄭和躬身說道。

“起來吧,不必多禮。”

朱棣心情不錯,直接讓朱高燧搬了個椅子過來,給鄭和賜座。

火爐裏的火苗“噼啪”地響著,權當是圍爐夜話,朱棣端起熱茶抿了幾口,轉頭問道。

“詔獄的事不急著說。”

鄭和一怔。

朱棣指著他笑道:“朕知道姜星火的本事,兩位尚書還不信……跟朕打賭來著,看你的表情,朕就知道兩位尚書輸定了。姜星火一定有辦法,能讓那群文盲認字,對不對?”

“確實如此,姜星火的辦……”

鄭和的話語,被朱棣擡手阻止了,朱棣笑呵呵地說道:“先別說姜星火的辦法,先說說你去南邊大海裏萬裏石塘的見聞?朕還從來沒去過海上呢,不曉得航行在大海是個什麽感覺?”

道衍很想知道姜星火的辦法,不過好在道衍修行多年,縱然心頭好奇,也是能夠沉得住氣的,也跟著看向了自己的這個弟子。

嗯,鄭和是道衍的菩薩戒弟子,既是關門弟子,也是道衍在情報系統的直屬手下。

所以鄭和的那些見聞,其實道衍大部分都知道一二,對於海上事情的好奇心,也就沒有朱棣那麽重。

至於為什麽鄭和傳遞給道衍的海上見聞,道衍沒有報給朱棣,這個,咳咳……道衍自然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的。

鄭和也是笑著開口道:“陛下,這大海確實跟陸地沒得比,從泉州到萬裏石塘,其實順風順水不算很遠,來回一個月也足夠了,關鍵是有的時候海況不一樣。”

“怎麽個不一樣法?”朱棣大感好奇。

鄭和緩聲道:“臣如今算是往返了一次萬裏石塘,但無論萬裏石塘的哪個地方,現在風浪雖然小了許多,可是每隔幾天,便會起大風,這種大風的威力雖說比不上龍吸水,可勝在頻繁,隔三差五就會來一次,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就容易迷失方向。當初臣乘坐的大明水師的戰船便遇到過,而且風高浪急,也導致船隊裏的一些小船就差點兒翻覆了。關鍵的問題還是,大明缺乏很多地區的海圖,而且現在很難在海上定位。”

“海上定位?”

“不錯!”鄭和點了點頭,“用的是牽星術的法子,但有的時候,尤其是到了晚上,海上的霧氣很重,視線受限,根本看不到天上的星星,所以在海上航行十分危險,尤其是晚上的海上,更需要謹慎,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偏離了航線,畢竟在海圖上,偏離一點點就會造成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這些說法朕倒是聽都沒有聽說過。”朱棣微眯雙眼,喃喃地說道。

朱棣轉身問道衍:“道衍大師知道牽星術嗎?”

道衍搖了搖頭,他倒是真沒有特意去了解過。

朱棣與鄭和聊完了南邊萬裏石塘的見聞,又繼續聊了聊鄭和聽到的,關於海外的種種消息。知曉了原來大海竟是這般無垠,而海外各國,也與中原完全迥異,朱棣大大地開拓了視野和見識。

畢竟,看元朝典籍關於海外的內容,是不可能如同聽鄭和講親身見聞那樣直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