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十年磨一劍(第2/5頁)

趙頊點點頭道:“你盡可擬寫好這份法案,正好近日朝廷也要對於那些立下軍功的士兵,進行犒賞。”

“是。”

……

隨著遼國因內政,轉入戰略防守階段,原本準備聯合遼國蓄力一擊的西夏,也被迫轉入戰略防守。

不過,遼國也並未放棄西夏,並且還在加大援助,在宋朝撕毀澶淵之盟後,遼國立刻與西夏簽訂同盟協議,那遼主就是再昏庸無道,這點戰略意識還是有得,畢竟這個三國遊戲他們都已經玩了幾十年。

這消息也是第一時間傳到京城。

垂拱殿。

文彥博道:“雖然目前我們是占據優勢,尤其是在國力上,因為不管是西夏,還是遼國現在都處於內耗之中,而我們的國力是在蒸蒸日上,但這國力還不能全部轉為軍事力量,也還不足以同時正面與他們兩國抗衡。我們暫時還拿遼國沒有辦法,只能在這期間,盡力削弱西夏,決不能讓西夏緩過這口氣來。”

趙頊點點頭。

王安石也道:“文公所言甚是有理,我贊成王韶的戰略,根據王韶的來信,目前西夏已經非常疲弱,在北線、南線都已經停止進攻,正將注意力轉移到後方的甘州地區。

王韶認為可以通過西夏在甘州與吐蕃各族的戰爭,強化我們與吐蕃的關系,以及加強我們在甘州、肅州等地的進攻和滲透,以此來牽制西夏,削弱西夏。

同時,王韶還介紹了西夏邊境的情況,由於西夏之前強征數十萬大軍,造成國內人困馬乏,許多富商、地主都有些承受不住,如果我們能夠確保他們在當地利益,可以更好的策反他們。”

趙頊問道:“如何確保?”

王安石道:“他們朝廷在邊境擁有很多牧場、田地,但是是在一些權貴的勢力範圍內,如果我們可以頒布政策,表示那些權貴只要歸降於我們,他們帶來的土地和牧場也全部他們個人所有,這將會使得當地更多權貴歸降。

因為他們的糧食、馬匹,如今在西夏已經賣不出價格,可能還會被朝廷無償征用,可一旦並入我朝,價格通常翻好幾倍。”

趙頊點點頭道:“這當然沒有問題,政事堂立刻草擬政令,只要歸降者,立刻給予我朝地契。”

呂惠卿突然道:“陛下,最近登州海商陳守成希望能夠向軍器監購買火器。”

趙頊故作詫異地問道:“他們要買火器幹什麽?”

呂惠卿道:“在去年瓦橋關戰役之前,邊境那些榷場就已經名存實亡,當時與遼國貿易的商人,都選擇去登州通過海運與遼國貿易,而如今遼國更是斷絕與我們的一切來往,包括禁止海上貿易。

然而,這卻導致遼國內部的茶葉、絲絹價格飛漲,反而更多的契丹人鋌而走險,去海上走私,與登州海上的貿易,一直都沒有斷絕過。

目前他們的交易地點就是在臨近遼國海岸的桃花島,登州的海商希望擁有足夠的力量來控制此島。”

王安石道:“我支持給予海商幫助,西夏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在貿易過程中,我們永遠是掌握著主動權,對方禁止,我們若是開放,會給對方造成巨大的麻煩。

如果我們控制此島,遼國必然會出兵來奪,但是在島上,他們的戰馬可就發揮不出威力,我們可以借此削弱遼國,給其國內繼續制造恐慌,並且軍器監販賣武器,也是能夠賺不少錢的。”

趙頊點點頭道:“言之有理啊!”

他心裏非常清楚,這就是張斐告知王安石,因為根據政法分離的制度,張斐身為大庭長,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坐在這裏跟他們商議軍國大事的。

通常是皇帝單獨召見,這也是趙頊非常鐘意這個制度原因,因為這能夠達到一個平衡,關鍵這種平衡,是不需要將權力變得細碎,可確保政令通達。

文彥博卻是非常擔憂道:“但是火器乃是我們的高度機密,若是出海,則去向不明,倘若落入遼人手裏,被其仿制出來,對我們是非常不利的。”

王安石道:“是有這方面的風險,但如果我們能夠控制海上運輸,遼國就得不到太多原料。”

趙頊道:“這樣吧,由朝廷組建一直專門使用火器的海師,為商隊護航,然後增加港口稅。”

文彥博立刻道:“陛下,這不大妥吧,港口稅是屬於陛下的,可朝廷組建海師,那是國庫撥錢。”

這老頭反應真快。趙頊見自己的小機靈被他們看破,又道:“好吧,好吧,組建海師的錢,也由朕來出。”

這一筆賬,張斐已經幫他算過,如果桃花島的稅算到他頭上,那是死賺。

文彥博見龍顏不悅,自也收斂了幾分,“陛下,非臣小氣,而是國庫如今還欠了不少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