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走向決裂(第2/5頁)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朝廷重臣也都是通過禦史爬上去的,因為禦史是一個很好結識人脈的機會。

這個楊箕就是代表著朝中親遼派的利益。

到底兩國相好數十年之久,雖然中間不乏矛盾,但其實利益是非常緊密的,裏面的關系其實是非常復雜。

遼國內部也有不少親宋派。

張斐聽得只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道:“楊禦史,我堂堂大庭長,難道連一樁民事訴訟案都判不了嗎?”

立刻便有官員站出來道:“大庭長當然有權判定那些河東百姓勝訴,但我們質疑的是,你這凍結歲幣的權力,這簡直是聞所未聞啊。”

張斐反問道:“如果各位認為我的判決沒有問題,那我為何沒有凍結歲幣的權力?二者是因果關系啊!”

楊箕激動道:“這歲幣乃是基於澶淵之盟,這都是屬於外事,而且這對於我朝是非常重要的,大庭長若是凍結歲幣,這必將會破壞澶淵之盟,大庭長這不就是在幹預外事嗎?這難道符合政法分離的制度?”

不少大臣都紛紛點頭。

其實對於這一點,他們是苦張斐久矣,在他們看來,張斐經常利用動用司法權力,來幹預行政,這都已經不是一回兩回,只不過每回他都能找到合適的理由為自己開脫。

但這回你開脫不了吧,你都已經凍結歲幣了,不是幹預外事又是什麽。

可張斐聽得這話,卻是惱怒不已,激動道:“你們禦史可真是擅於罔顧是非,顛倒黑白,倒打一耙。”

此話一出,楊箕都傻了。

成我黑白顛倒了。

你是認真的嗎?

就連文彥博他們都驚訝地看著張斐。

你這底氣是從何而來?

禦史中丞馮京是忍無可忍,站出來道:“還望大庭長明言,我們禦史怎麽就倒打一耙了?”

張斐義正辭嚴道:“此時此刻,分明就是你們利用外事權力來幹預我們司法,卻指責我利用司法去幹預你們外事,這不是倒打一耙又是什麽?”

“???”

殿中所有的人都是一臉問號。

包括最熟悉的張斐的王安石和司馬光。

大哥,你這話從何說起?

馮京也是一臉納悶道:“你……你說我……我們利用外事幹預司法?”

“正是如此。”

張斐道:“敢問中丞,那些河東百姓是否遭受損失?”

馮京點點頭。

張斐道:“加害者是不是遼國?”

馮京點點頭道:“是遼國。”

“這不就結了嗎。”

張斐回答道:“我從來沒有想著去破壞澶淵之盟,我甚至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只是根據法制之法的理念,捍衛我朝百姓的正當權益。

在最高皇庭看來,我朝百姓失去了土地和家園,他們就理應得到賠償,而加害者就是遼國,這一點無可爭議,同時遼國又不來辯訴,那我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對那些百姓進行賠償。

這只是一場非常簡單的民事訴訟,加害者和受害者的關系,是一點也不復雜,判加害者賠償受害者,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而諸位總是拿著外事在這裏跟我理論,而不是從司法的角度來跟我理論,到底是誰在幹預誰?”

馮京被張斐直接給繞暈了。

是這麽回事嗎?

張斐更是得理不饒人,“你要是覺得這麽做,是虧欠了遼國,政事堂可以讓國庫給補上這錢,我又不會幹預的,我只是依法判決,我不能判朝廷賠錢,這是沒有道理啊!各位想一想,是不是這麽回事?”

靜!

殿內突然變得鴉雀無聲。

你要這麽說的話,好像還真是這麽回事。

確實!

官司打到這種地步,大庭長也只能這麽判,這受害者、加害者一點疑問都沒有,要不這麽判,那可就是錯判。

這沒有毛病啊!

至於外交之事,乃是政事堂的職責,他們要是認為不利於兩國關系,可以將錢補上啊!

如果大庭長不準朝廷補上,那就是幹預外事。

可張斐並沒有在判決中說不準朝廷自己掏腰包,一碼歸一碼。

現在是他們拿著外交去質疑大庭長,這擺明理應外事幹預司法啊!

富弼、趙抃他們都是若有所思。

這又學到了一招。

只能說這政法分離可真是博大精深。

楊箕顏面上有些過不去,但又底氣不足地說道:“但是大庭長在公開場合,揚言凍結歲幣,這會影響到我國與遼國的關系。”

張斐笑道:“如果我還要考慮這一點的話,那我就會將邊州官員全部傳召回來,問問他們為何會破壞我國與遼國的關系。

他們到底做了什麽傷天害理之事,才會氣得遼國直接出兵,難道凍結歲幣比出兵的破壞性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