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飛龍在天(第2/6頁)

今兒是放假嗎?

那老師坐在這裏幹嘛?

那幾個老師一看皇帝來了,嚇得人都快沒了,趕緊過來行禮。

王安石很是納悶地問道:“怎麽沒有個學生,我記得去年年末來此,尚有百余個學生?”

那院長道:“回王相公的話,那些學生全都被招走了,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有下一批學生進來。”

司馬光聽著好奇,“按理來說,這邊畢業,才有新生入學,既然下半年才有新生到來,也應該是下半年畢業。”

那院長道:“甚至有學生才讀了一年書,就被招走了。”

趙頊好奇道:“這是為何?”

那院長忙道:“回陛下的話,這主要是因為各行各業都急缺會識數認字的人手,尤其算術方面,別說學生,甚至有些算術老師都跑去解庫鋪幹活了。”

司馬光皺眉道:“那如何能行,學生未有成才,就送出去,將來也難更上一層樓啊!”

那院長道:“這我們也沒有辦法,讀書是要錢的,他們也想早點出去幹活,為家掙錢。至於那些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全都在河西的學院,那邊的學生可都有商人和慈善基金會的資助,他們就不急著出門幹活。”

文彥博問道:“就只有算學學生是這樣麽?儒家學生呢?”

那院長眨了眨眼,“現在……現在是這樣的,儒學是放在下面的啟蒙學和國子監,我們這些學院都不教儒學。”

“這是為何?”文彥博質問道。

那院長被嚇得有些不敢開口。

王安石道:“文公勿惱,原本是教儒學的,但如今的學生多半家裏都沒啥錢,他們讀書是為生計,教儒學,這一時半會找不到活幹,而算學、律學,醫學可以更好找到生計,關鍵他們也沒有錢讀太久的書。

故此我才做此調整,啟蒙學是儒學為主,先豎立學生的道德品行,中間則以算學、律學、醫學等學問為主,上面的國子監,是由國家出錢的,而是為朝廷培養人才,就再以儒學為主。”

趙頊笑著點點頭道:“這也不錯,到底朝廷能夠招收的人才有限,以往就有很多讀書人沒有生計,朕對此也是非常憂心啊。”

文彥博他們這些大儒,縱有不爽,也只能點頭稱是。

學儒學就要當官,可朝廷剛剛瘦身完,又要將人給招進去,很快又會形成冗官之禍。

但也不得不說,這一批畢業生,是最為幸福的,不存在找工作的問題,畢業即就業,中間不會存在一絲空隙的,甚至提前畢業。

當然,他們也為整個工商業注入活力。

……

今日張斐並沒有隨行,而是在立法會與富弼、趙抃他們商量基本法和一些案例的事宜,如今政法分離,不管是農業,還是教育,那都屬於行政方面,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守住最後的底線。

“的確!”

富弼點點頭道:“祖宗之法主要涉及到官員擬定政策,對於百姓而言,更為熟知的法制之法,他們甚至不懂得何謂事為之防,曲為之制,卻法制之法的理念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要不在基本法裏面,將法制之法的理念,放在祖宗之法之下。”

趙抃點點頭道:“理應如此,若不將法制之法的理念,列為基本法的綱領,邊州庭長在判決時候,可能會缺乏依據。在此之前,我們判案時,都是引用大庭長的判例,再引用其中法制之法來進行判決的。”

說罷,二人又看向張斐。

張斐笑道:“我當然是贊成的,只是我該怎麽說,才能夠表現的更加謙遜。”

“哈哈……!”

商量完基本法的一些事宜後,幾人又來到院外曬著太陽,品著香茗。

“富公,大庭長,你們可有看前兩日的報刊?”趙抃突然問道。

富弼皺眉道:“你說得可是遺產爭奪一案?”

張斐好奇道:“我怎麽不知道此事?”

趙抃道:“是封丘縣一個叫李變的人,此人從封丘縣一直告到京城來,言之鑿鑿,並且還花錢在報紙在刊登,說他的遺產被他大哥占去大部分,利用報刊來伸冤,也算是開了先例。”

張斐更好好奇道:“是因為皇庭拒絕接受他的起訴,還是說輸了不服氣?”

趙抃撫須道:“皇庭是拒絕了他的起訴,因為他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他所言,而根據民事法規定,誰起訴,誰舉證。”

富弼道:“但是根據李變的文章所言,他一直在幫家裏處理買賣上的事務,而他大哥則是處理農田方面的事務。只因他爹去世的時候,他正在外面跑買賣,等回到家,就只得到一些田地,但是他認為,他爹爹應該是將田地留給他大哥,將買賣留給他,可是他爹並沒有立遺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