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驀然回首(第4/5頁)

趙頊道:“關於河北民力的問題,呂惠卿最近上了一道奏章,他認為雖然經過這些年的治理,水患得到緩解,但還是有發生水患的可能性。

而水患對農田傷害最大,但作坊是可以很好的規避水患,他建議多在河北建立軍器監,用於生產武器,同時也用於以工代賑,幫助河北百姓恢復民力。

並且他還親自編修了一本書,專門規範武器的生產。”

張斐點頭道:“這倒是可行,反正也要生產火器,而且我們還可以圍繞著火炮修建防禦工事。”

說到這裏,他又想到什麽,“對了,根據糧食署那邊的統計,今年從江淮來的糧食,包括商人運送來的,較之往年,至少增加三十萬石,同時京畿地的禁軍這些年又減少近十萬,其中一部分,都已經轉為皇家警察去往各地,且損耗減少許多,此消彼長,我認為也可以跟西北一樣,減少河北糧食對京城的供給,將糧食存儲到關鍵的要塞裏面,用於防範。”

……

與張斐合計過後,趙頊又與宰相們開會商議此事,表面上,還是要求沈括要據理以爭,不能領土上面,進行妥協。

同時,做出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將範純仁、蘇軾都調去河北擔任檢察長,目前河北不缺庭長,就缺檢察長,而且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檢察長的作用其實是要大於庭長的。

因為檢察長是可以主動出擊的,這對於河北的權貴,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如今他們可不敢再去挑戰公檢法的權威。

沒有別的原因,這河北搖身一變,已經成為全國皇家警察最多的地區。

又調派章惇前往河北接替呂惠卿,擔任轉運使,負責河北財政。

在財政方面,趙頊還是更依賴革新派,而在司法方面,基本上就是以保守派為主。

又從西北調大將劉昌祚,擔任雄州觀察使,團練使。

並且再從財政中,撥出五十萬貫,繼續維持對河北的以工代賑,但這回是以修建軍器監和防禦工事為主。

同時下令,針對河北糧食入京,削減一半。

其目的就是要加強河北的防禦,不管是民力,還是軍事。

這些政策,也都得到宰相們的一致認同。

關鍵還是朝廷有錢了。

而且今年財政稅入,還在維持著高度增長,這令朝中大臣都是倍感驚喜,這還能繼續漲嗎?

去年稅入,江淮地區的財政,就已經翻了一番。

只要稅務司某一個地區全面展開工作,稅入肯定是翻番,就看翻幾番,原因很簡單,大地主都得交足額稅,要不翻番的話,那才叫怪事。

但今年江淮財政收入又增加三成,這可就令人很是驚訝。

這錢都是從哪裏來的?

經過三司的統計和分析,其主要增長來源有兩點,其一,就是商稅增長,因為江南土地得天獨厚,在之前那種惡劣的吏政中,只要風調雨順,這江南百姓還能有所余,如今就更不用說。

既然有所余,就可以拿去交易,這無疑刺激了商稅增長。

同時海運帶來了財富也在增加,宋朝本就積極鼓勵航海,因為當初陸上與西域不同,而如今更是吏治清明,出海的商人就更多。

這部分財政,其實主要增長點是在福廣地區,但是市場在江南和東京,更多的貨物運送到江南來,也刺激到江南商業。

其二,也是主要收入增長來源,就是那些大量隱戶顯身。

以前很多隱匿戶籍的百姓,尤其是江淮地區,因為當地是徭役重災區,王安石的變法,主要靈感來自於江南,要是那邊賦役不重的話,他不可能搞什麽免役法。

但如今稅務司是看田收稅,雖然去年稅務司忙著對付那些大地主,就沒有查這些隱戶。

但是皇家警察對戶籍查得很嚴,尤其是在交易市場,隱戶也面臨很多困難,光立契這一項就很難,同時朝廷在不斷地免除徭役,隱戶變得是沒有任何經濟價值,導致大量隱戶顯身,人口驟增,稅肯定也得到增長。

針對這一情況,戶部決定,明年重新設計全新戶籍,且全都采用全新的紙張和印刷術。一來,也算是一次戶籍普查,同時給予那些隱戶一個台階下,就是暗示大家,以前的賬,既往不咎,我們重新開始算。

二來,要便與攜帶和使用,目前在公檢法地區,幹什麽都離不開戶籍。

與此同時,稅幣地區的商業稅也在迅猛增長,尤其是京畿地。

而這部分增長,主要是來源於大地主加入商業。

以前大家都是守財奴,守的是田地,是金銀銅,但如今大家都改用稅幣,再加上倉庫稅,導致許多大地主依靠賣糧食,賺得不少錢,但那都是稅幣,他們就喪失守財的動力,他們對紙幣可沒有什麽癖好,於是許多大地主,也跑出來做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