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4/5頁)

這幾年西北地區發展的很好,但還是不見錢,原因就是打仗給花了,留著照顧民生,那日子多滋潤啊!

但元絳認為,這場戰爭不是全負面的,西北商業規模是肉眼可見的瘋狂擴張,熙河戰事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目前還在可控範圍內,至於那批鹽債,確實有些危險,但那是張斐留下來的。

蘇轍道:“但是檢查鹽鈔的發行量,是我們檢察院的職責。”

呂公孺都不免笑道:“蘇檢察長,稅務那邊這麽繁忙,你們檢察院還能派出人來查鹽鈔嗎?”

蘇轍道:“打官司用不了多少人力,耽誤不了。”

他確實管不了轉運司的事,但他可以盯著,他也知道,如果缺錢的話,轉運司極有可能增發鹽鈔,他一直盯著這事的。

元絳呵呵道:“查吧查吧,你查得越多,我這鹽鈔越多人用。”

蘇轍笑道:“這亦是我們公檢法所願。”

“你……!”

元絳惱怒地瞪了蘇轍一眼。

他此時是無比懷念張斐,以前他也經常被張斐弄得頭昏腦漲,但不曾想,這蘇轍更麻煩,一比較,還是跟張斐合作的日子舒服。

關鍵蘇轍這腦子是非常好使,他知道如果官府要動手腳,會在那些地方出手。

他對鹽債、鹽鈔,就查得非常狠,只要市面上出現大規模的鹽鈔流動,他就要開始調查。

此番收稅,他見官府將鹽鈔都給收上去,民間變得極度匱乏鹽鈔,如果官府偷發鹽鈔,這是很難察覺的。

於是,他馬上就要派人調查。

官員還真不敢亂動手腳,要被蘇轍給抓住了,那就死定了,畢竟張斐不在,護也護不住啊!

……

相比起西北迅猛發展,京東東路還處於恢復階段。

不過之前因青苗法的動亂,已經徹底過去,而且由於今年提舉常平司將青苗法所賺的錢,又給花了出去,這麽多工程,商機自然不少,關鍵稅務司還清除了一批草寇,道路上更加安全,來往商人也是明顯增多。

同時因為稅務司的到來,導致百姓所需要繳納的稅,是明顯降低很多,沒有再受到盤剝,多少不論,至少自己心裏有數,稅單是自己填的。

京東東路的百姓都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輕松。

可以說,目前京東東路是處於一種拉弓蓄力的狀態。

未有去西北待過的官員,對此已經是相當滿意。

青州。

清河樓。

只見裏面的顧客,幾乎是人手一張邸報,圍聚在酒桌旁議論。

“這聽證會可真是沒有庭審公正,明明是有問題,卻駁回人家的訴訟。”

“陳兄,你倒是看完再論,後面不是寫得很清楚麽,是因為證據不足,才給駁回的,那公檢法可是最強調證據。”

“那就不管了?”

“這都已經上報了,怎可能不管,文章最後不是暗示,這事只能是朝廷來處理。”

“我看呀,朝廷肯定已經讓公檢法去東南六路,是咱這邸報院可惡,就愛調人胃口,單就均輸法一事,他們前前後後就發了八份,好在這酒樓有,要自己買的話,哼,這一年光看報,也得花不少錢。”

由於消息的滯後性,導致他們現在還沉浸於那場聽證會中,全然不知,一場更大的風波已經來臨。

“哎呦!幾位貴客小聲一點。”

這時,那掌櫃端著一壺茶走上前來。

“咋?這報上都登了,還不讓人說麽。”

“不是的,只是範檢察長和蘇檢察長正坐在上面的雅間。”

“你怎不早說。”

“……!”

……

不過蘇軾、範純仁此時還真沒有心情聽他們在下面議論,他們二人當初可是堅決反對均輸法的,也因此被趕出朝野,對於此事也比較上心。

“真是活該!”

蘇軾將報紙放下,冷冷笑道。

範純仁好奇道:“子瞻何出此言?”

蘇軾道:“當初我在揚州建設檢察院時,他們恨不得讓我青樓在辦公,對我是不屑一顧,如今真是自討苦吃。這不是活該是什麽?”

範純仁呵呵笑道:“這事你是忘不掉了。”

往事不堪回首,蘇軾嘆道:“你是不知道,我當時揚州多麽憋屈,更可恨的是,張三在河中府非常成功,但此非我無能,而是他們不給於我支持,如今真是天理循環,善惡有報。”

範純仁道:“我如何不清楚,我在登州的日子,可也是非常清閑。”

蘇軾愣了下,突然想起,範純仁跟他是一對難兄難弟。又問道:“你難道不覺痛快嗎?”

範純仁只是無奈地笑了笑,又問道:“你認為朝廷會如何應對?”

蘇軾呵呵道:“下份邸報,決計是告訴我們,朝廷已經決定在東南六路推行公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