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敵友難辨(第2/4頁)

但是,他也不希望見到公檢法因此蒙受重創。

今日,他便來到檢察院,找到張斐聊一聊,看怎麽能夠避免公檢法因此受損,“如今朝中不少大臣,要求將此案移交給你們檢察院,進行調查,你可知道此事?”

“知道。”

張斐點點頭道:“但是司馬學士可千萬別上當,他們這是故意在挑撥離間,如果現在將此案移交給公檢法,他們那邊立刻就會借禦史台來討伐公檢法,事情只會變得越來越復雜。”

司馬光立刻道:“所以你也認為不應該移交給公檢法?”

張斐點頭道:“不是認為,我一定會建議嶽父大人拒絕,要麽從一開始就交給公檢法,要麽就一直由禦史台審理,如今再移交,這不就是在暗示禦史台有問題麽,這反而使得公檢法淪為眾矢之的。”

司馬光點點頭,道:“你與文公想得一樣。但是他們這一鬧,對公檢法也很不利啊。”

張斐道:“其實這種有關政策的案件,交給禦史台審理,也是不錯得,讓我們公檢法審理的話,裏面沒有多少操作的余地,有時候弄得我們也挺為難的,關於程都監的案子,就是如此。

只能開聽證會來解決,無法起訴到皇庭,因為皇庭更是看證據和法律的。

再說回此案,發運使自己沒有幹違法之事,我們公檢法就不可能將他拉進來,我們懲罰那些貪官汙吏,到時上面還得進行一番爭論,而禦史台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煩惱,禦史台就可以追究上司的責任。

我們公檢法主要是監督那些吏,守住這最底層就行,這上面的事,最好還是上面自己解決。”

這話真是說到司馬光的心坎上,他也是這麽認為的,就如此案,公檢法只能針對其中犯罪行為進行審理,薛向是否面臨懲罰,還得是皇帝和宰相來決定,屬於行政處罰,而禦史台就可以直接判薛向有罪,因為禦史台不是純粹的司法審判,更多是行政、司法混在一起,他們可以追究宰相的責任。

“嗯……你說得不錯,如此兩分也好啊。”

司馬光稍稍點頭。

倒還別說,張斐現在還真擔心,禦史台會因此妥協,那樣的話,事情反而會變得更加復雜。

不過,這是不可能的。

目前不管從哪個方面看,禦史台始終占據著優勢。

文彥博可也不是善類,若是沒有把握,他是不會出手的,而且他們似乎在慢慢押注,將案件一步步擴大。

他讓禦史台一方面繼續向皇帝要求查賬。

另一方面,則是不斷爆出對新政不利的證據,這兩三天就放一個出去,即便之前有所懷疑的百姓,面對不斷傳出來的負面消息,再加上保守派又舊事重提,拿著當初青苗法在京東東路的所為,以及將程昉那一筆賬也算在王安石頭上,導致輿論開始倒向保守派。

這種小火慢燉,也是很要命的。

王安石率先沉不住氣,你們這麽搞下去,朝野上下都充斥著對新政不利的消息,接下來這新政還怎麽執行。

保守派營造出來的輿論,都有一種大廈將傾的感覺。

而他們只能死咬公檢法這一點。

關鍵王安石無法理解,為什麽趙頊遲遲不下決斷?

難道趙頊要舍棄新政?

這不可能啊!

皇宮。

“陛下,這是臣的辭呈。”

這憤怒之下,王安石直接就給趙頊遞上辭呈。

他也沒有辦法,什麽道理都跟趙頊講了,那只是個別現象,相比起財政的增長,那算得了什麽,不能因為那麽幾個百姓,就怪罪功臣啊!

但趙頊死活不決定,這令他確實很生氣。

你要不相信我,我就不幹了。

趙頊眼中閃過一抹不快,嘴上卻是震驚道:“先生這是幹什麽?”

王安石面無表情道:“既然陛下不相信臣,臣自也不想在朝中待下去。”

“先生切勿誤會。”

趙頊趕忙道:“朕並非是不相信先生,而是……而是朕也有苦衷啊!”

王安石閉口不言。

趙頊面露為難之色,道:“實在是他們似乎知道朕多收了一些羨余。”

王安石哪裏不知道,對方要求調查內藏庫,他就猜到這一點,但他不能說,他要說得話,皇帝不得以為他是在威脅自己,如今趙頊終於承認,他立刻道:“他們暗中要挾陛下,此乃死罪也,陛下又何必跟他們客氣。”

趙頊嘆道:“這一點朕也想過,但是……但是朕擔心,一旦朕嚴懲那些挑撥是非的官員,有些人會不服氣,又從檢察院起訴。”

王安石當即哼了一聲:“如今就有不少大臣,都對於他們有意避開公檢法感到疑惑,而他們卻死活不願將此案移交給公檢法,以證清白,等到那時他們又想要從檢察院起訴,那可真是異想天開,檢察院又不是他們家開的,陛下根本無須擔心,到時讓檢察院駁回他們的起訴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