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四)(第2/3頁)

此外,此案還是生於官府與公檢法搏鬥,更會有人從中作祟,後果不堪設想啊!”

他其實也贊成裁軍的,但是他考慮的又很多,關鍵他腦子還很好使,為什麽會這麽多人當兵,就是因為土地兼並嚴重,工商規模又養不起這麽多人。

要治冗兵之病,且先要治土地兼並。

如果朝廷沒有足夠的土地,裁掉士兵如何安置?

這麽多人突然沒了生計,後果也是很可怕的。

司馬光在裁軍這個問題上,是非常糾結的存在,可以理解為,他主張裁軍,但反對這麽做。

富弼撫須道:“若是執行得當,倒也不會引發太嚴重的後果。目前我朝規定六十一才可退伍,若降低到五十歲,由此可裁掉一部分人。

另外,其實不少人心裏並不願意當兵,可由這些自由選擇去留,便可再裁掉部分人。

而這兩部分,都不會引發動亂。基於這一點,然後再裁掉部分在營裏混吃混喝的士兵,便可將風險降到最低。”

“富公言之有理!”

文彥博點點頭,又向司馬光道:“君實,關鍵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上回綏州一案的官司,令朝中不少官員感到不滿,且許多有識之士,認為官家是有意縱容皇庭,其目的則是要發動戰爭。

如果此時我們提出裁軍,必然是能夠獲得不少人的支持,也能夠重新凝聚人心。”

司馬光神色稍顯動容,旋即又道:“但是這其中還涉及到公檢法與地方官府之爭,只怕……”

文彥博都急了,道:“君實啊!這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你若不這麽做,那檢察院怎麽辦?”

富弼趕緊趁熱打鐵道:“子由在信上寫得非常清楚,此事皆由檢察院而起,與皇庭、警署無關,若有責任,也是他們檢察院一力承擔。

而朝中反對公檢法的,多半是反對皇庭,檢察院本是為監督皇庭而設,如果丟了檢察院,皇庭將會一家獨大,此乃他們更不想見到的,咱們也可以就此去說服他們。”

司馬光頓時啞口無言。

是啊!

他還得考慮檢察院。

事情鬧到這一步,退都不好退。

在富弼和文彥博的勸說下,司馬光終於還是被他們給說服了。

事已至此,他並無太多選擇余地。

如果朝廷沒有作為,檢察院也只能向皇庭提起訴訟,到時朝廷補不補,補是肯定沒錢補,那該怎麽辦?

還是一個死局啊!

三人一番合計後,司馬光便將蘇轍的奏章上呈皇帝,並且表示支持蘇轍的建議,也就是支持裁軍。

……

制置二府條例司。

呂惠卿快步來到王安石的屋內,稟報道:“恩師,司馬學士已經上奏官家,要求裁軍了。”

“好!”

王安石聞之大喜,一拍桌子道:“這老狐狸可算是上鉤了,你立刻讓人上奏反對此事。記住,以二點為先,其一,國防。其二,如何安置那些被裁掉的士兵。此外,再上奏攻擊檢察院幹預軍政。”

“學生知道了。”

王安石此番操作,無異於指路明燈。

原本司馬光蘇轍的裁軍計劃呈上後,朝中反對聲音不小,很多官員暗地裏已經知曉此事,他們原本在盼著,軍餉一案,鬧上京城,然後以此來攻擊公檢法。

這本是行政與司法之爭。

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蘇轍會直接上奏,建議朝廷裁軍,而不是去皇庭上訴。

這令他們始料未及。

事情也因此變得異常復雜,因為很多反對公檢法的大臣,也是支持裁軍的,還有主和派和主戰派,他們也都在考量,到底怎麽做,是更符合自己的主張。

然而,以陳升之、韓絳為首的革新派,上奏反對裁軍,這令一切又變得明朗起來,不用考慮那麽多,直接就選邊站。

原因就在於,目前這青苗法將出不出,而差役法、均輸法又在全國普及中,這暗地裏,革新和保守鬥得是難解難分。

目前來說是革新派更占優勢,因為皇帝是支持王安石的,不少保守派官員,都被王安石調出京城。

這也令雙方鬥爭變得更加激烈。

此時此刻,雙方旗幟是異常鮮明。

你王安石支持的,我必然是要反對。

反之亦然,你司馬光支持,我王安石必然反對。

此外,王安石顯然是主戰派,他斂財就是為了打仗,而司馬光是妥妥主和派,這主和派也不需要考量,直接就站在司馬光這一邊。

河中府到底只是一府,裏面利益再糾葛,也無法跟天下大局相比。

雙方開始展開激烈的爭辯。

只要進入到黨爭的循環中,一切問題就看勝負,而不看問題本質。

裁軍就變成一個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