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此法非法(第2/2頁)

大家火氣也上來了,老師也不喊了,直接開懟。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張斐搖頭一嘆,“周禮與儒學是母子關系,沒有周禮,就沒有儒學,但是法家和律法,完全就是兩種東西,是決不能混為一談,否則的話,這就會出大問題的,你們要是連這個都弄不明白,就算去當官,估計也就是一個庸官,不誤國誤民,就算是上天眷顧。”

學生們還未表現出什麽,門口一群大臣,個個都是一臉尷尬。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張斐在說什麽。

上官均問道:“吾等願聞其詳。”

“罷了,罷了,這不來也來了,上完這一課再說吧!”

張斐自怨自艾了一句,又拿著炭筆在“法”字下面寫了一個“制”字,“跟著我念,法制。”

“……!”

無人應答。

“算了,反正這也是最後一課。”

張斐聳聳肩,道:“法家法制,這一字之差,是天壤之別啊!秦朝亡就亡在這一點上,他們就是將法家和法制給弄混淆了,這可是血一般得教訓,你卻還當做鮮艷的顏色,塗在自己的衣服上,沾沾自喜,真是可悲。”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是一頭霧水。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眾說紛紜,基本都已經挖透了,是說無可說,但從未有人說秦朝是亡於搞不清楚法家法制。

這太新穎了。

趙頊都情不自禁直接走到裏面去了,就如同一個學生,充滿疑惑和期待地望著張斐。

而在場的學生,完全忽略皇帝的存在,凝眉思索,卻始終未明白這話的意思。

蔡卞問道:“此話從何說起?”

張斐不禁苦笑一聲,“這都不明白嗎?”

所有學生的臉,都漲成了通紅。

這很簡單嗎?

我們聽著怎麽很玄乎啊!

是我們太笨了嗎?

葉祖恰當然不認為自己笨,就道:“你在故弄玄虛,我們又怎會知道。”

“我再傻也不會傻到拿常識來故弄玄虛。”

張斐呵呵兩聲,用手重重敲著木板,“法家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治國理念,法家的最終目的,是要富國強兵,所要維護的是國家利益,是維護君主的利益。是也不是?”

葉祖恰點頭道:“是如此,故此法家是通過律法來達到目的。”

“這就完了呀。”

張斐笑著點點頭,道:“什麽是律法?你們但凡去翻翻宋刑統,都能夠看出來,這律法都是在捍衛個人的正當權益。個人。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秦朝就是沒有弄清楚這一點,他們用法家取代法律,記住,是取代,二者是沒有關系的。

導致的結果是什麽,就是所有秦人失去個人的正當權益,秦國上下就只有國家利益和君主利益。

沒錯,秦朝是遵循法家,但其實秦朝是沒有律法的,你們說二者有什麽關系?”

聽到這裏,所有人都睜大眼睛。

秦朝沒有律法。

這……!

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但凡熟知歷史之人,也不敢說出秦國沒有律法。

“別這麽看著我,這是事實。”

張斐笑道:“你們誰研究過秦法,其中有哪一條律法制定的目的,是在維護個人的正當權益,再想想我朝宋刑統律法的疏議,論得是什麽,是公平,是公正,是個人的正當權益。

比如說那免所因之罪,為得君主的利益嗎?為得是國家利益嗎?統統都不是,這條律文是在捍衛施害者和被害者的權益,這統統都屬於個人權益。”

蔡卞若有所思道:“個人的正當權益,亦屬於國家利益和君主利益。”

“這話正確。”

張斐笑道:“其實有一個老先生,在秦朝滅亡之前,就已經點破其弊,可惜秦朝沒有聽,如果聽了,秦朝的結果可能會不一樣,你們可知這個老先生是誰嗎?”

蔡卞稍一沉吟,回答道:“荀子。”

張斐又問道:“哪句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完全正確。”

張斐笑著點點頭,“國家利益、君主利益,他們的基礎就是個人的正當權益,秦國是本末倒置,他將國家利益、君主利益完全取代個人利益,是不可能不亡的。

其實儒學中的很多思想,就是在針對這一點進行修正,為什麽那些大臣勸說君主要仁政治國,什麽是仁政,不就是要捍衛百姓的正當權益,不能讓百姓活活餓死,活活累死。

這才是律法的真正意義。你們連這個都沒有弄清楚,都跑來上我的課,司馬學士也太瞧不起人了。算了,到此為止吧,老子不上了,沒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