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肉糊粉絲豆腐皮鹹湯(第2/2頁)

見秦山喜歡,秦放鶴就轉手給了他。

“嘿嘿,這怎麽好意思,鶴哥兒你自己掙的……”話雖如此,一雙手卻沒閑著。

休息一夜,次日早起去吃了縣城有名的肉糊粉絲豆腐皮鹹湯,果然香醇厚重,唇齒留香。

說是湯,但肉糊給得慷慨,豆腐皮和粉絲價賤,亦是用料豪放,汁水極盡黏稠,簡直像粥了。

湯裏應該加了珍貴的黑胡椒,吞吃下肚後腹內便暖洋洋的起來,在冬日的清晨別提多舒坦,又不似辣椒那樣刺激,美得很。

秦山吃得舔嘴抹舌,恨不得碗底都舔得發亮仍意猶未盡,“怪道一碗就要五個大錢,味兒是真好。”

他從沒吃過這樣好吃的東西!

不過也是真貴,若非鶴哥兒請客,估計他一輩子都不舍得。

半大小子,一碗肉湯哪裏管飽?又要長途趕路,秦放鶴笑著又給他叫了一碗,額外還添了五個芝麻胡餅。

芝麻胡餅剛出爐,濃郁的小麥香直沖鼻腔,表面烤得微微泛黃,手指一捏都酥得掉渣,香煞個人。

兩家鋪面挨著,諸多熟客俱都一手芝麻胡餅,一手肉糊鹹湯,左右開弓,十分暢快。

這也有訣竅,持芝麻胡餅的手需得懸空在湯碗之上,如此一來,震碎的酥皮便都落入碗中,最後一並吞吃入腹,半點不浪費。

秦山不禁扭捏起來,按著秦放鶴的手低聲道:“快別了,我已飽了,你還得省著銀子讀書呢。”

秦放鶴笑道:“咱們敞開肚皮吃也不過二三十個大錢罷了,又算得了什麽呢?況且好容易來城裏一趟,也算耍一耍,總不好餓著肚子家去。”

偶爾在外面吃幾頓,如今的他倒還付得起。

現在的他每天都堅持寫十五張大字,一刀紙七十五張,聽著不少,實則五天就能用完,簡直比吃還快。

五天一刀,一個月就是六刀,莫說秦父留下的那仨瓜倆棗,便是後來孫先生給的那五刀、周縣令給的兩刀,也都用盡,全靠通過秦海那邊低價大批購入。

據秦海說,他一個人的消耗量都快比整家糧店還大了。

不過也托這個的福,因糧店采購量飆升,每刀紙的進價又壓下去一文,算是兩得利。

紙用得快,筆墨也不遑多讓,除了周縣令給的那條好墨沒舍得動之外,其余幾條墨也快用盡。

便是筆,也因品質一般、書寫過多而紛紛磨禿、開叉,不大好用了。

現在單是秦放鶴進學的必要開支,平均每月就要四五百文之巨!

一年下來,少說六兩銀子!

若換作其他學子,再額外買書、請先生交束脩,怎麽也得十兩開外了。

而章縣縣城內的一個尋常六口之家,一年耗費滿打滿算也不過十五兩。

鄉下的農戶人家自給自足,一年到頭甚至都不怎麽花錢。

由此可見,讀書之貴,當真非尋常人所能承受。

之前秦父留下的一兩多銀子早就花完,寫話本掙的七兩也去了一兩半,再有日常各處買點心人情往來、糧米鹽油等物,也花了一兩,統共還剩四兩半。

不過年前秦放鶴去周縣令跟前露臉,得了一荷包六個筆直如意銀錁子,再算上紅緞子繡金線荷包,若去當鋪出手,怎麽也能換個十一二兩,頓時又叫他手頭寬裕起來。

所以說麽,富貴險中求,不出去冒險,哪兒來的橫財呢?

如今他也是有十幾兩身家的人了,偶爾出來吃點好的犒勞下自己,不在話下。

用過早飯之後,秦放鶴和秦山不再停留,立刻出城返回青山鎮。

回去時已近午時,先順道去白家書肆謝過孫先生。

“可巧你們過來,”孫先生道,“正有要緊事同你說哩!”

年前秦放鶴曾賣了兩個話本與他,初始只印了一百五十本試水,賣得不好也不壞。不曾想過年期間有許多人四處串門子,正無聊間便看見了白家書肆新出的話本,就順手買了看稀罕,結果就愛上了。

過年麽,正是各色消遣飛速傳播的空當,不過短短數日,那話本竟傳到了隔壁縣……

“昨兒你們剛走,東家就來了信兒,說是又二次加印,”自己舉薦的本子熱賣,孫先生也覺面上有光,說起來十分喜氣洋洋,“還托我問那兩位先生有無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