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前塵舊事(第3/3頁)

吸*者需要的是全社會的幫助,其中以家人的幫助最重要。家人不放棄他,他才能有更多動力去幫助自己。老編劇嘆了口氣,這個人很悲慘,但是我們要幫助的是更多和他有同樣困境的人,所以我們要讓那些人的家人看到,他們不放棄,才有可能救回一個人。

他的父母是冷漠的,但是也有熱愛孩子的父母,我們要給這些人信心,讓他們看到希望。

老編劇最後說∶你看,這個世界上的人太多了,有好有壞。那些會拋棄孩子的父母看了這個電視劇也不會有感觸的。我們這個劇,也不是拍給他們看的。我是希望啊,讓另一半不會拋棄孩子的父母看到。像他這樣誤吸的人,是有很大可能救回來的,我們要讓他們知道!

所以,陸北旌當時演的這個角色並沒有蹉陀到三十多歲,因為國家強制力的幹涉才不得不走正路,他在父母的影響下,早早的就醒悟過來走正道了。

他找了很多工作,也有很多人願意給他機會,相信他是一個好人。

而且,編劇還給這個角色安排了一個女朋友。這個角色完全是杜撰的,跟原型的經歷並不符合。

女孩子是在不知道他有吸*史的時候認識他的,知道以後也沒有歧視他,相反還一直幫助他,最後他們理所當然的走入了愛河,再理所當然的遭遇到了女方父母的反對,理所當然的沖破家庭的阻礙,最終獲得了幸福。

這是一個大團圓式的結局,很符合當時的社會需求。

對陸北旌的難題就是他當時必須要表現出對這個女孩子的愛情。導演對他的要求是他要在感情上做主動的一方,但表達上做被動的那個。

導演∶你要喜歡她,非常喜歡,愛在心裏口難開,但是跟人家在一起的時候呢,你又必須要拒絕她,不過你拒絕的時候呢,要讓觀眾能看出來,你心裏是有她的。

當時他的演法被導演卡了很多次,也罵了很多次,差點就要換掉他了。因為前面他都演得很順利,就是無法演好跟女朋友的這段愛情。

最後,導演指示他們倆人不但要在戲裏演情侶,在戲下的時候,也必須培養感情。

為了拍好戲,他和那個女孩子聽了導演的話,開始在戲下一起吃飯、散步、學習。劇組休息的時候,他騎著自行車帶著她去口口對著武警們舉手行禮,兩人一路呼嘯而過。他們去爬過長城,去什刹海滑冰,坐冰墩,還跑東北去看了冰燈展。

在不經意之間,戲就拍好了。

陸北旌考慮過兩人的將來,真正的將來。他知道女孩子的夢想是去美國留學,去好萊塢演電影,改變黃種人在好萊塢的地位,他覺得這個夢想很不錯,他也很支持。

然後兩人就分隔兩地了。他在這個劇組,她在另一個劇組。

兩人連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因為下戲的時間不同啊,劇組什麽時候上戲,什麽時候下戲要看拍攝進度,根本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

他的生活越來越忙,戲越來越多,有越來越多的劇組來找他。

而她卻不那麽順利,只能她去找劇,而不能坐等劇組來找她,那樣她的機會就太少了。在不經意之間,他們天隔一方了。

她去留學了,自費,打算先去美國上表演學校,再找個經紀人,一邊蹲表演機會,一邊打工賺錢學習……

女孩子也說∶我覺得吧,我們可能只是被戲裏的人物給影響了。這樣太累了,我們分開吧。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裏一陣輕松。然後,無邊的罪惡感就襲擊了他。

因為他早就覺得他們的感情不是真實的了!這就是入戲的後遺症啊。

可他沒有膽量去結束這段感情,沒有膽量自己先提出來。仿佛先說出來的人就會變成壞人。

可現在他覺得自己變成了小人。

那是他很不喜歡的一次拍攝經歷,哪怕那部電視劇載譽無數,獲了多項大獎,粉絲津津樂道。因為在電視劇播放後,他打了個電話給那個原型,對面一句話不說就把電話掛了。

一因為那不是他的人生。那個幸運的人,不是他!

他渴求的在電視劇播出後盼望著能得到的理解、同情、公正,永遠也不可能得到了。—那甚至都不是一個撿垃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