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2/2頁)

尤其是各地方官吏,皆無不聽從韓徹之命令。

作為一個臣子,能讓百官都深感其威嚴之重,還能讓地方官吏都聽從他的命令,這恐怕是任何一個君王,都不願意看到的景象。

但皇帝會害怕嗎?

最起碼,皇帝現在是不怕的。

若說是其他的世家大族,有人做到了韓徹這般的位置,皇帝是絕對會早就有所防備,甚至是采取行動了。奈何韓徹,縱使他再如何的有能力和才幹,單只他一人在這朝堂上,終究是孤家寡人一個。

想到孤家寡人,皇帝這會又聯想到韓徹這麽“一大把年紀”,至今還未曾婚配,身/下更為一兒半女,一時之間倒還忍不住對他滋生出幾分虧欠之意。

這些思緒一閃而過後,結果皇帝倒還真心實意的勸解起韓徹來:“愛卿何故要如此妄自菲薄……”

之後,等到韓徹出宮之時,請辭的事非但沒能成功,反而還攜帶了不少賞賜回去。

還是那句話,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對於官員給皇帝私下諫言一事,韓徹近來也沒少聽聞。

所以剛才的請辭,既是韓徹想要對皇帝表明他不貪戀權利的態度,也是他想看看皇帝對那些官員諫言後的態度。

拿回家的這些獎賞,韓徹讓柳氏選能添的,都添去給四娘做嫁妝。

“二郎,給你也留些吧。”柳氏就說道。

柳氏倒也不是舍不得給四娘,但是一方面四娘嫁妝確實不算少了。早前雖然家裏為著三娘的婚事,被掏空了不少,不過原本給四娘準備的嫁妝可並未動過,挪動的都是家裏給韓徹準備的那份聘禮。

三娘成婚後,肅王府那邊逢年過節的送禮,還有皇後因韓魏兩家訂婚後,好幾次給四娘的嘉賞,合計到一起,也是很能瞧得過去的一堆東西。再加上原來置備好的那部分嫁妝,雖依舊沒辦法跟那些門第特別顯貴的世家大族比擬,但整體也算不錯了。

反倒是韓徹,年紀最大,還連個對象都沒有,這聘禮再不多置備些,柳氏擔憂他將來怕是真娶不到媳婦了。

“不用給我留,家裏能留的財物越少越好。”韓徹說著,還自己過去挑選了起來。

“……”柳氏不語。

“阿母,如今我身上這使職乃是掌控著全國的財政了,家裏若是太過富足,恐遭有心人的非議。”韓徹只得這麽說道。

“咱家自己的銀錢,也不行嗎?”柳氏震驚道。

這對柳氏來說,顯然是沒辦法理解的。畢竟眼下這大環境裏,哪個世家大族,或是品階還算過得去的京官,家裏不是奴仆眾多,生活富足甚至不少還過得甚是奢靡的。

京城一些世家子弟,還時不時弄一些炫富的手段。所以真要比起來,以韓徹如今的官職和地位,對那些世家大族來說,都可以用得上一句“清貧”來形容了。

“倒是能用,只是行事太過的話,難免落人口實。”實在不是韓徹非要這麽的小心,要知曉眼下百官裏對他忌憚的人良多,因鹽政改革一事,還有不少結仇的。

這些人沒抓住什麽,就已經跟皇帝做不少‘危言聳聽’的諫言。若真要是被他們逮到點東西,只怕會往死裏去攻擊、打壓韓徹。

從決定改革鹽政的那刻起,韓徹對此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他自己也並不怕,但也不得不為家裏人著想。

好在的是,讓韓徹最是擔心的四娘再過些時日也要出嫁了。嫁的還是有祖輩功勛庇護著的魏林,萬一將來韓徹要是出了什麽事,至少不會牽連已經出嫁的大娘、三娘和四娘。

再有肅王府和魏家在,想要護住柳氏這麽一個什麽都不懂,也不可能造成任何危險和意外的婦人,不受到韓徹這邊的牽連,想來也不是什麽難事了。

不過顧慮雖有,但韓徹也從來就不是一個因為畏懼危險,就畏縮不前的人。

如今皇帝的態度,韓徹既然已經探出來了。也知曉最起碼短時間內,皇帝還會繼續護著自己後,韓徹便能開始實施下一項重要的商品經濟了。

因民所急,而稅之,則國足用。(2)

朝廷征繳稅收的對象,應選取需求量大,又無法輕易替代,同時彈性又小的商品。

比如食鹽,再比如茶葉。

時下對於茶葉的飲用,雖已經逐步興盛到舉國之飲的地步。但距離茶葉的旺盛期,可是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若說在古代,東方對外貿易裏最暢銷受歡迎的,除了絲綢瓷器等對象,茶葉也絕對能占據一份很重要的位置。

但顯然茶葉在對外貿易這一塊,還處於尚未發展的階段。

注1:出自《論語·堯曰》

注2:出自《新唐書·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