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2頁)

將這事暫且拋開後,韓徹又進入忙碌中去了。

鹽政改革一事雖初步取得成功,目前整個進展也呈現良好的趨勢。但若是想長久的保持下去,是一定要制定起嚴格的條例和法度來規範的。

另一邊,對於郭家商行的動靜,韓徹也有安排人留意。

郭家在經過一番商討後,果然被裏面的利益所打動,安排了人去北方邊境考察。經過考察他們也當真發現了,這邊的黑土很是肥沃。

只是北方邊境作為苦寒之地,也是歷來朝廷發配流放罪犯服苦役刑罰的三大地點之一,確實是非常的荒涼。

“地確實是好地,也足夠平整開闊,就是人手不大夠。”負責這事的郭大郎皺眉道。

畢竟糧食越多,換取到的鹽引才能越多,賺取到的銀錢才能越多。

奈何一下子要開墾這麽多的荒地,還要進行種植,如此大的工程,顯然就不是從周邊雇傭百姓就能完成的。

“不若咱們一面本地招人先做著,一面再從最近的定州去雇傭些百姓過來。”郭家一管事的就提議道。

事情說定了之後,郭家管事立刻就在周邊村鎮大量雇傭起百姓來。他們在雇人的時候,一天只需給十個銅板,再包吃一頓午飯後,就使得原本還對陌生人存有猶豫的村人,一下子就心動了。

因為這地方實在是太窮了,又因為冬天氣候過於嚴寒,這一片的百姓日子過得都非常的難熬。不過大家到底還是不大信得過這批陌生人,一時之間難免有些猶豫。

然後郭家商行的人就言道,他們確實是正經的商人,還拿出了幾張能跟朝廷兌換食鹽的鹽引。

“你們倒是早說啊!”一聽說他們是鹽商後,村人態度馬上就變得熱情友好起來。

這些村人其實也不懂什麽政事,更不知曉鹽政改革後的一些具體的舉措。他們只知曉的是,原來的食鹽要好幾十文一鬥,朝廷讓這些鹽商來賣後,食鹽就便宜到十五文一鬥!

能讓他們吃上便宜鹽的商人,大概率就不會是什麽騙子。

而且小老百姓也有他們自己的智慧,萬一這些人真要是騙子,他們其實也不是那麽的害怕的。

畢竟這些人是雇傭大家在本地開荒耕種,騙子能帶得走各種物品,卻絕對沒辦法帶走土地的。

有土地在,地裏到時候說不定還種著糧食,那他們算下來也不會吃虧了!

然後沒過多久,郭家商行也從定州又雇傭過來了一大批的百姓,一起開荒耕種。

因著一下子整出這麽大的動靜,自然也就引起了北邊邊境軍隊的注意。待到軍隊派了人去打探,才知曉是給他們運輸過軍糧的郭家商行在這裏進行大面積的開荒種地。

“好!”聽聞匯報後的某副將當下就猛地一拍大腿,笑得更是合不攏嘴。

想也知曉,郭家商行不可能無緣無故跑到這等偏遠又寒冷的最北邊疆來種地。那麽最大的可能就是,郭家種的這些糧食,是給他們邊境軍隊,好跟朝廷換取鹽引的。

“待過些日子後,咱們也安排一些人時不時的去周邊轉轉,省得出現什麽不長眼的東西。”邊疆這種地方可不比中原那邊祥和平靜,要是郭家商行真種出了大片的糧食,還不知道會被多少人眼饞覬覦呢!

這邊還有不少被流放發配過來的犯人,因為犯的罪過不同,受到的刑罰處置也會有所不同。

像有一些,就是全家受牽連一起被發配過來接收監管。監管也分幾種,其中一種就是讓他們在本地落戶。這一類的落戶是不可能給任何的銀錢或是房屋的,什麽都要自己去想辦法。而且沒有朝廷赦免的話,他們這一輩子都不得隨意離開這裏。

郭家商行決定來這裏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時,自然也是深思熟慮過的。因此他們一面安排人在地裏勞作,一面也設置起了警報台和巡邏隊。

不過對於軍隊願意主動給他們借點勢,郭家商行還是感到了幾分意外的驚喜。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

很快郭家商行為了能獲取到更多的食鹽和節約成本,在北邊邊境開荒種糧一事,就在一些消息靈通的商人之間火速傳開了。

不僅如此,韓徹這邊也一直在派人關注著這事。並且他還在適當的時候,派了官吏過去對郭家商行這次在邊境開荒種糧的行為,進行了一番獎賞。

這下子,在眼見著朝廷都表態了後,剩下的那些鹽商就再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