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2頁)

同樣,那些人是因利益被端有多怨恨韓徹,皇帝此刻就有多需要保住韓徹。於是越想火氣越大,也越想越擔憂的皇帝,大半夜召來內侍,命其出宮一趟。嚴命官府衙門調查這事,並還得限時完成。

接著這事還沒完,皇帝第二天一早,又給韓家安排了人手去看護。把韓家裏裏外外都保護得嚴嚴實實不說,也給韓徹身邊安排了守護侍衛。

京城各世家大族,還有那些朝臣們,瞧見這一系列的陣仗後,明面上怕惹來麻煩雖沒多說什麽,但整個氣氛卻是變得越來越微妙緊張起來。

說白了,對於背地裏動手的嫌疑對象,他們也一樣往這方面去懷疑了。

然後被大家懷疑得最深的王尚書,此刻卻是又驚又怒又慌亂,氣急之下就罵道:“一群蠢貨!”

若說他怨恨韓徹麽?那是肯定的!

可即便再如何的怨恨韓徹,王尚書還真沒打算在這個時候對韓徹動手。因為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一旦韓徹,乃至是韓家出了點什麽事,是個人都會往他們王家去想的。

奈何王尚書能控制住自己,隱忍下來,卻沒辦法控制住底下全部的人。

上回跟王尚書提議直接做掉韓徹的,就還只是其中的一個。哪怕王尚書擔任鹽鐵使這個職務其實也沒幾年,畢竟他是皇帝登基後才被任命的。可在鹽業所帶來的過於龐大的利益下,早就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關系網。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朝廷每每更換鹽鐵使,對於一些地方州郡的鹽政官僚結構,卻並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

一直以來都是這麽一個規矩,現如今韓徹卻是要把整個鍋都給端掉。對於那部分的人來說,這可是韓徹先不肯給他們留活路的!

而這些人裏面只要有一個狗急跳墻,做出沖動行動後,就給了韓徹機會。

想想看,朝廷重臣都被當街行兇,皇帝又嚴命調查。一時之間,不少官員人心惶惶。越是跟鹽政相關的官吏就越是心生驚惶,心裏沒鬼的擔心被牽連,害怕自己哪一點沒做好,就會被朝廷懷疑,從而進行一番嚴查。

以時下這種社會背景,又有幾個官吏能經得住嚴查呢?

再退一步來說,即便真經受住了嚴查,皇帝也是對自己已經起了疑心。這只要幕後的人一日沒查出來,就一日會影響到他們整個家族在皇帝心中的印象。

至於那些心裏面有鬼的,就更不必說了。唯恐自己會露出馬腳,表現得要多恭順就有多恭順,要多配合也有多配合起來。

韓徹就趁此機會,開始火速加快鹽政改革的進度。

各地方需要被削減的鹽政官吏名單很快被派發了下去,於是這些官吏們撤職的被撤職,任職期間貪汙過重的,還被收押了起來,等待後續的審判。

這時候他們不甘心又能如何?

這些地方官吏別看平時在普通百姓面前,一個個都作威作福的很。可實際上大多都是沒什麽權力的,他們依附著有權勢的人,才能在當地混得風生水起。

可眼下他們所依附的權貴們,因為朝廷正在嚴查韓徹被當街行兇一事,害怕自己會被牽連進去,只得紛紛選擇切割掉麻煩。

甚至有些人還為表清白,主動幫助官府推進進度後,這些人就徹底不足為懼了。

至於那些跟地方鹽政官吏有過勾結的商戶們,朝廷這次將要實施起來的鹽政改革中的商運商銷制度,對他們來說明顯更為有利。

能光明正大的去做生意,誰願意去選擇背地裏偷偷摸摸,動輒還會獲罪的方式呢?

至於百姓這裏,朝廷雖然改革成商銷商運的方式,但並非是全權放任商戶。他們只是把運輸和銷售交給商戶,但對於鹽價卻進行了嚴格的管控,尤其是嚴禁鹽商私自對鹽價進行提高。

並且還讓地方官府去鼓勵當地百姓檢舉,一經核實,朝廷對鹽商將會進行嚴厲懲治,對檢舉者進行獎賞。

當然,即便如此,鹽商們將要獲得的利益也依然會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數字。

畢竟鹽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在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裏,純體力勞作下對食鹽的需求量就更大。

然後就在商戶們絞盡腦汁想著該怎麽才能取得這鹽商的身份的時候,各地方官府這時又下發了一條新的告示。

“......募集商戶運糧,給邊界軍隊運糧?”

“運糧商隊可獲得相對應的鹽引.......這是什麽意思?”

“莫不是運輸多少糧食,就能換取多少食鹽售賣嗎?”

這要是真的話,那他們指定願意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