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2/2頁)

可想而知,從中/央/政/府再到各州縣,這個鹽政的官僚機構該有多麽的龐大臃腫。這就導致光是這些官員的俸祿還有鹽政官僚機構在運行時所產生的各項開支等,都可以稱得上是耗費巨大。

在這種情況下,食鹽售賣的作價必然會隨之上漲不少。

然而上漲過後的食鹽,朝廷從中所獲取到的利潤卻並沒有與之相匹配。再加上官鹽賣得越貴,必然會導致一些百姓開始吃不起鹽,這就又給私鹽帶來了發展的機會。

縱使朝廷加大力度打壓又能如何?巨大利益會促使商人鋌而走險,官鹽的昂貴又讓普通百姓吃不起,他們只能去買私鹽!

如此一來,朝廷為了打壓私鹽,只能加大力度制定律法和增多辦事人員。這就又使得財政耗費變大,官鹽價錢跟著上漲。然後百姓越發吃不起官鹽,就越是只能去購置私鹽……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而韓徹此刻交給大家的這一份數據,就詳細的記載了他上次賑災時,從裕州運輸食鹽到松州,以低於朝廷制定的作價十五文一鬥售賣出去所獲得的最終利潤。

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韓徹采取的就是讓裕州百姓民制,由漕運隊伍直接運輸,再到松州由鹽吏售賣。

漕運才剛經歷改革,整個機構都被韓徹全權掌控著,效率自是不用說。

最後在售賣這塊,韓徹派遣了工作組的官吏去實行監督,松州鹽吏又只當這是一次尋常的賑災手段,便也不敢如過往那般去操作。

再加上當時松州的楊刺史,還正寄希望於韓徹能幫他解決稅收問題,以免對自己當年的政績造成影響。自然也是韓徹這邊怎麽要求,松州整個地方官吏都盡可能的去實施配合。

一時間,朝臣們只覺得手中這張薄薄的紙張仿若千斤重一般。因為上面所登記的最終利潤占比,竟有著遠超於過去數倍之差!

韓徹這時候開始慢慢的轉向了朝臣們:“私鹽售賣一事既然做不到全面禁止,又為何不另尋辦法解決?”

“商人重利又如何?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1)

韓徹說著,冷眼看著朝堂上站著的這些人。哪怕他們身居高位,站立在這個社會的最頂層,可眼下這些人又有哪一個人敢站出來說自己全然不看重自身的利益?

就說韓徹自己,他也有他所想要追求的利益和抱負。

“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2)

同樣還是那句話,專門的事務本來就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在鹽政這方面也是如此,一味的以強權去嚴厲打壓商人和百姓,是沒辦法做到從根本解決問題的。

韓徹頓了頓,就又繼續說道:“都言道官不可與民爭利,朝廷需要做的是管控好一切,而並非是把商人該做的事務全數占去。”

“故臣懇請陛下,改革鹽政!”

一直一言不發的皇帝,到了這時候也沒有急著作出決定,目光只緩緩的從下面的一眾臣子們身上滑過:“諸位愛卿可還有異議?”

“……”朝臣們此刻卻俱都沉默了下來。

從財政收入這方面去反駁?

自己手中還拿著的紙張上登記的數據,已經充分說明了韓徹提議的商運商銷的方式,所能帶來的利益是絕對會比官運官銷來的更多。

對於天下的百姓來說,官鹽自此以後的作價也能變得便宜。

那麽如此利國又利民的提議,他們即便再如何想要制止,可這一時之間竟也找尋不到反駁的點。

“大人,此事萬不可啊!”朝會結束後,王家府邸,有一中年男人正分外著急的沖著王鹽鐵使說道。

“不可又能如何?”王鹽鐵使面色鐵青道。

準確一點來說,現在也不能這麽稱呼他了,因為今日的朝堂上,在朝臣們無力反駁韓徹的提議後,皇帝便直接命韓徹擔任了這份使職。

同時,將他又任命為工部尚書。

“既如此,咱們便只能動手了!”中年男人說這話時,面色也變得分外狠戾起來。

“不可!”王尚書一臉凝重道:“韓徹此人心計之深,遠非常人所能及!”

韓徹在行動前隱藏的實在是太好,以至於年前吏部考課百官,嚴懲地方官吏時,竟然無一人注意到被判刑獲罪的那五位刺史當中,就有三位是主要產鹽區!

現在那三個州郡的新刺史人選更全都是韓徹精心選拔的。

如韓徹這般程度的謀定而後動,說不定也提前做好了陷阱,正等著他們動起來呢!

注1:出自《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注2:出自《逸周書》,譯文:農民不生產出來糧食,食物就要匱乏,工匠不生產出器物,勞動與生活就要陷於困厄,商人不進行流通,那麽糧食、器物、財富就要斷絕,虞人不開發山澤,資源就會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