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2頁)

那麽即便是以紡織為主業,可實際上能掙得的銀錢也是有限的。

大多數的普通百姓家裏,也基本上是維持著一家子的生計。

今年又突然遭逢這麽一場特大水患,地裏的棉苗幾乎盡數被毀。這段時間,家家戶戶別提有多為生計而愁苦。

而在韓徹看來,松州受災區域,屬於其他條件雖然不足,但人口和紡織行業的勞動力充足,紡織所需的織造機械也基本滿足。

並且,這些百姓的技藝和經驗都很是不錯。所以朝廷可以從其他地區大量購置棉花,讓這片區域的百姓專職棉布紡織。

從商品價值來說,紡織經濟效果肯定是會大於農田許多。

如此一來,松州這片區域的百姓完全能憑借自己的能力,不僅能掙取到足夠的賦稅繳納給朝廷,只要他們肯勤快的話,甚至還能比往年未受災時賺取得更多。

而被收購的棉花地區,肯定也是經過一番仔細篩選的。屬於種植較多,但紡織業並不發達,百姓也不甚善此道。

這樣,官府在當地大量收購,對於當地的民生經濟也是一件好事。

“韓大人親自下發的公文,豈能有假!”裏正就嚴肅著一張臉說道。

“多謝韓大人!”

“多謝韓大人啊!”

“那棉花什麽時候能送來?”

“棉花已經運輸至常平倉庫房,不日就可分發至村裏!”

這下子,村民們俱都是一臉喜意的在那做交頭接耳,好不熱鬧。

之前有韓徹改革漕運,讓河道附近的百姓再也不用冒著生命危險,被官府以服徭役的名義征集去做漕卒,運輸稅糧和物資。接著又有這次的救災,糧食和各種物資的及時發放,所以大家現在只要一聽到這事是韓徹在操辦,頓時就深信不疑,且歡喜接受。

只聽這時候裏正還又說道:“至於今年的賦稅,各家若是能完成官府規定的足額棉布織造,便可全數減免。便是完不成,也可按份額來,完成多少,就減免多少。”

這下子,村民們頓時一片嘩然起來,不少人臉上還都浮現著震驚,恍惚,又難以置信的各種表情。

朝廷分派棉花給他們做工,大家本就能從中掙取到一份銀錢。織造得越多,他們也就能賺取得越多。結果還能按完成的額度,相對應的去減免今年的賦稅!這麽好的事,當真不是在做夢麽?

今天這消息也實在是太過讓人亢奮,以至於裏正讓大家散去後,村民們還忍不聚集到一起談論著。

一直到兩日後的下午,裏正再一次通知村裏的人,讓每家每戶安排出兩人,家裏若有牛車或驢車的,這次也捎帶上,明日一並隨他去領取棉花。

然後在第二天的下午,裏正果然帶著大家領回來了很多棉花。而且他們還帶回來了一個消息,言道若是有村民家裏因為紡織布匹的紡紗機或織布機不足,或是過於陳舊的,可以向裏正報備,官府可出借銀錢給他們置辦。

至於這筆欠款,同樣可以等到秋稅過後再還清。並且借多少,還多少,不需要分毫利息。

於是這一日,家家戶戶都領取了不少的棉花回去,推動著紡紗機或是織布機,吱吱呀呀的開始忙碌了起來。

甚至到了晚上,還有人家裏燒著柴火,借著那份發黃又不甚明亮的火光,一家子也不嫌大夏天的炎熱,坐在那軋著棉籽。

家裏的大人邊勞作,還邊教導兒女:“多做些,就能多掙些銀錢。”

這年代的百姓,都是一群很能吃苦耐勞的。

他們不怕苦也不怕累,只要日子能安穩,活著有些許的奔頭,就已經覺得很滿足了。像眼下,能只需要勤快紡紗織布,就能掙取到銀錢一事,對這些普通百姓來說,就覺得已經是非常好的日子了。

“我聽人說,韓大人讓這次也受災的裕州去制鹽,工錢給的也很不錯呢!還說等鹽制好,要運一批來咱們這裏售賣,價錢也給的低一些……”

“當真?若真是如此,屆時咱家得多購置些回來。”

與此同時,韓徹確實是在裕州組織靠海的百姓制鹽。

也別看兩個州郡緊鄰,但實際上兩個州郡的氣候相差還是很大的。

尤其是裕州靠海的南面,也是受災最嚴重的區域,田地裏那些被水患毀害的農作物,能搶救的就盡可能的去搶救。實在搶救不了的,百姓還能重新種植,或是栽種其他季節適宜的新農作物。

除此之外,靠海的裕州最為富足的資源,肯定少不了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