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2頁)

數年過去,安南的縣令當然也已經不再是當初接任韓徹的錢縣丞。

安南現在任職的這位縣令姓周,也是知曉韓徹曾經任職過安南的。甚至因為當初是韓徹一手將安南這麽一個歷來作為朝廷流放發配的偏遠毒瘴之地,發展成為了整個裕州最為富庶之地,縣城裏如今還保留了不少韓徹當初所推行的基礎建設和經濟舉措。

這位周縣令也著實是個能拉得下臉的,在陪同韓徹做災後巡查等工作時,只要一讓他找到機會,就來跟韓徹打感情牌,各種叫窮叫困難:“大人,安南此次受水患之害甚重,轄下農田作物盡數被毀,又叫我如何能忍心去催促他們交稅。”

得,這位周縣令說到底,其實主要也是在擔憂安南夏稅征繳一事。

“周縣令,待完成救災的一幹事務後,我會替安南百姓向朝廷呈送文書懇請的。”韓徹不由得嘆了口氣,跟之前回答楊刺史一樣,此刻也這般說道。

也別管周縣令這麽做,到底是真的在為安南的百姓憂心,還是實際主要是為自己的政績考慮,只要最終的結果,是能將好處落實到安南百姓頭上,韓徹心裏就都是可以接受的。

“多謝韓大人,多謝韓大人!”周縣令不由得大喜,連忙對韓徹作揖行禮道。

周縣令其實也知道現階段最要緊的也還是救濟災民,於是接下來的陪同當中,他便沒有再多說什麽。

並且在救濟的物資和糧食被運輸過來後,周縣令也相當配合的立即安排衙門官吏針對安南各村鎮的具體受災情況做好分配,並趕緊分發了下去。

另外,韓徹抵達安州之時,就還安排了快騎去就近的州郡,征調一批大夫和過去應對台風暴雨這種水患災害必備的一些常用藥材。

這些大夫和藥材也被分作兩批,較為就近松州的,直接去往那邊。較為就近裕州的,也直接到裕州來。

而此時,裕州和松州的兩位刺史,也在為這事而暗自心驚。因為他們為官多年,還從未見到過哪一次災後的救濟工作能行動得這麽快速。

不管是糧食也好,還是物資或者是大夫和藥材也好,韓徹只需要做吩咐下去,就都能以比過往要快捷許多的時間,被送至指定的地方來了。

別看這都是救災時期必須要做到的事情,然而事實就是,在過去的歷朝歷代,莫說是地方州郡了,哪怕是天子所在的京城,也很難做到這麽有效率的各項應對舉措。

這些時日,越是感受到這種情況的兩個州郡的相關地方官員,就越是在心裏大感震驚。

兩地的官員們對著韓徹的態度最近也是越來越恭敬,在進行救災工作時更是越來越認真負責。

一方面救災工作進展的越是順利和快捷,對他們這些地方官員也全都是好處的。另一方面,他們見到了韓徹對地方上的這份強大又全面的掌控能力後,又哪裏還敢心生懈怠。

唯恐在他們不知道的情況下,自己任職時的表現就全都被人匯報給了韓徹。

說實話,天高皇帝遠。

因為交通上的種種不便利的限制,朝廷對地方上的掌控能力,何止是只有常平倉所展現出來的那些問題。

這是時下大環境造成的,韓徹也沒辦法解決。

對於眼下這些地方官員們的擔憂,韓徹也是看在眼裏,卻什麽都沒說。

待到這個時候,韓徹終於能騰開手,然後他便將兩地的災後救濟的具體情況,還有一封針對裕州和松州這次受災後,百姓夏稅繳納的問題,向朝廷呈請的文書,一並交由驛站,讓其快馬加鞭送至京城。

在這封呈請文書裏,韓徹所提議的辦法就是,以盈余補足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