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2/2頁)

鹽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朝廷這一次下調的比例還占據到了原來價錢的三分之一,京中百姓皆為此歡呼大喜。

除此之外,朝廷還取消了全國老百姓過去拖欠還未繳納的各種苛捐雜稅,共計有六十多萬貫錢。

老百姓當中凡八十歲以上者,朝廷賞賜兩石米,兩匹絹。九十歲以上者,賞賜兩石米,兩匹絹,一頭羊。一百歲以上者,賞賜五石米,三匹絹,一頭羊。

說起來,這次朝廷能有這麽大的手筆,也跟漕運和常平倉改革後,國庫變得豐盈有很大的關系。

太子想登基其實也很久了,一直這麽拖著,一方面是老皇帝確實還活著,對他能造成一定威脅的,又全都被他解決掉了。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之前國庫過於空虛。

當時京城和北直隸地區連糧食都不夠吃了,太子要選擇在那時候登基,戶部又哪裏有足夠的銀錢來支撐新帝登基後將要頒發的這一系列惠民經濟的政令。

百姓也並不在乎坐到皇位上的那個人到底是誰,他們只在乎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能不能是個仁德的,讓他們能過上好日子的皇帝。

過去老皇帝在位時,其實真不能算個好皇帝。老皇帝顯然更在乎的是君王的權威和手中的權柄,因他所放縱而造成的多年黨派之爭,對民生也是造成過不少的損害。

一直到黨派爭鬥結束後,朝廷得以權利集中,新太子也終於開始進行了一系列對民生有利的政事。

如今因新帝登基,這一系列的惠民經濟政令再下詔出來,使得天下百姓皆為之歡喜,民心更是因此而安定許多。

而韓徹在這其中所展現出來的才幹,也正是朝廷和新皇最為需要的。眼瞧著韓徹越來越受重用,一些人就開始琢磨結親的事情了。

“韓大人才能過人,若能再得一賢內助,替他操持家計,想來應能讓他於政事上更心無旁騖。”

“正是!”

“說來,我家有一內侄女,聰慧賢良……”

柳氏最近就接連收到相交的女眷們,傳遞過來的一些訊號。

也不止有來想給韓徹說親的,更多的還有四娘的。畢竟在年紀這塊,四娘是三兄妹裏面最適婚的那一個。

至於三娘,因著如今已經是皇後的太子妃,在之前的宴會上所展現出來的態度,讓一些世家大族們即便是有看好她的,也不敢貿然跑出來搶人。

柳氏這邊是既著急三娘的婚事,但也同樣不好做安排。

此刻,剛登基的皇帝也在跟皇後商議這事。

皇後顯然對韓三娘的印象還不錯,就說道:“那韓家三娘子倒確實個聰慧的。”

“聰慧是聰慧,就是太過聰慧了些。”皇帝就說道。

在之前的宴會上,韓三娘最後那一番話,若無陳家大娘子當時急忙制止,陳楊兩家“怨上”之罪,是絕對不可能躲得過去的。

能在黨派之爭中獲取最終勝利,做到皇帝這個位置上來的,又如何能看不透這些事。

“聰慧總好過愚笨。”皇後還說道:“若無此謀算,又如何能配得上咱家二郎。”

再者,任憑韓三娘再如何的聰慧有謀算,韓徹那邊再如何的有才幹,整個韓家終究還是太過單薄。這比起其他的世家大族,如韓家這種人口簡單的,對於排行只能在第二的嫡次子李澤來說,對他也是最合適的。

為人父母者,手心手背都是肉,皆愛之。

皇後對於自己生下的兩個孩子,自是不希望將來有一天,走到兄弟相爭的那一步。那麽在擇選王妃的家世上,李澤已經要為此做出一定的讓步了,在其他方面,皇後自然就不會再舍得委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