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3頁)

因此朝廷只能轉向更遠的地方去調撥,耗費的銀錢比預計增多,使得對京城缺糧救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延誤。

不過這並非是說常平倉的設置是錯的,事實上,政令確實是好政令。對此,韓徹便委婉的提議道,或許可以考慮把這部分交由朝廷直接去管控。

李澤越是跟韓徹討論下去,便越是入迷。待到事情談得差不多時,外面天色已經變得有些暗淡了起來。

“倒是我的疏忽,竟未察覺天色已是這般晚了。”回過神來後的韓徹,還客氣的邀請了下李澤今晚留在府中食用餔食。

“如此,就叨擾韓大人了。”李澤笑意吟吟的說道。

韓徹倒未曾想李澤竟真應了下來,實在是他見著天色這麽晚,若李澤再不回去,肯定是要面臨宵禁的。

不過他轉念一想,李澤又不是尋常百姓,便是晚上回去時碰到盤查,想來拿出一張通行證或者是亮出身份後便能直接被放行了。

倒還真不用韓徹在這邊多做擔憂。

好在三娘那邊,早從韓老三那裏得知了李澤到來,又在知曉韓徹將人還帶去了書房議事後,就已經安排人去好生置備今晚的待客餔食了。

韓徹這邊才提出留客,廚房就快速將準備好的飯菜呈上。

當然,在食用餔食時,三娘和柳氏她們並沒有如往常般過來坐在一起,而是由韓徹單獨去作陪的。

李澤在吃過飯後,也終於很是高興的拿著韓徹繪制的圖紙,坐上馬車回去了。

雖然在之前的討論中,韓徹一直言道他這是初步草圖,可實際上該考慮的地方,他幾乎都考慮到了。

由此可見,韓徹在這上面下的功夫必不少。朝中上下皆認可這位很是擅長民生經濟,李澤經過今日這一番交談,對這事也很是認可。別的不說,單只是韓徹說的這些提議若真能辦成,可謂對朝廷有大利,對百姓也有大益。

說起來,適才在韓家書房時的一番討論中,李澤除了發現韓徹對經濟理財上有能力外,他也發現韓徹在講述解決問題的辦法時,好像因為一些顧慮而有所保留。

想到這裏,李澤臉上的神色不由得變得凝重起來。

“殿下?”隨身侍人一臉關切的詢問。

“無事。”李澤笑了笑。

第二日下午,李澤在見到自己的父親,也就是那位新太子後,將圖紙和他昨日與韓徹的商談仔細講述一遍,太子也點起頭來。

朝廷對這事顯然也是極為上心的,甚至之前在朝堂上,太子就已經對韓徹的提議動心了。

只是計劃是計劃,後續具體如何實施才是大問題。此刻在聽完李澤的一番轉述後,太子思考了一番,決定命李澤帶領度支司和工部水部司的人去做進一步的商議。

“父王,此次漕運改良,兒臣另有人選推薦。”李澤忙說道。

“可是韓徹?”太子問道。

“正是!”李澤說道。

“可他如今才任職戶部司不久…….又肩負著棉花推廣一事。”太子皺眉道。

“棉花推廣政令已下,戶部司必要韓徹的事務已然不多。但此提議卻出自韓徹,論對漕運改革之法的了解和具體實施,朝中無人能及得上他。”李澤就說道。

太子仔細想想也確實是如此,便說道:“就按你說的辦,著韓徹負責漕運改革一事。”

“父王聖明!”李澤高興的沖著太子笑了起來。

“好了,正事都說完了。”太子也笑了起來,又問道:“你今日可去探望你母妃了?”

“今日還尚未來得及去。”李澤說道。

“你母妃昨日便念叨著你,快過去吧。”太子就說道。

“是,兒臣這就過去。”李澤沖著太子躬身行禮道。

“去吧。”太子笑著沖李澤擺了擺手。

如今朝堂上的局面,基本已成定局。

老皇帝雖清醒,不過經過太醫院醫官們的診治,皆言他所剩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可以說,穎王這個太子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君王。

穎王子嗣也不如老皇帝豐厚,除穎王妃所生的兩個嫡子外,就只有一子二女。

那一子生母還不詳,反正就連柳氏她們跟京城世家女眷多有往來的情況下,也沒聽聞過任何的消息。

穎王與穎王妃感情自成婚起就一直很是不錯,穎王妃身份貴重,又得老皇帝看重,她所生的這兩個嫡子就也很得穎王的看重。

於是這一日,韓徹如往常一般上朝會,正安靜的站在那裏聽著前方的幾位重要大臣在那裏紛紛上奏著一些政事。

其實說來說去,最近大臣們討論的最多的還是跟戶部缺錢有關的一些事。

沒辦法,財政能影響到的範圍實在是太廣了。從部隊軍需再到民生需求,以及各項基礎建設,是哪哪都離不開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