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2/2頁)

每每讓柳氏既越發著急韓徹這越來越“大齡剩男”的婚事,又因他這份早出晚歸的忙碌而心疼。

說起來,韓徹之所以這麽忙,還有黨派爭鬥結束之後,朝廷之前就存在的一些弊端全都突顯了出來。

其中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缺錢和缺糧。

戶部作為掌管全國財政和天下土地,戶口,錢谷和貢賦等的部門,韓徹任職的首先是戶部四司之一的戶部司主官郎中,掌管全國的戶口增減和農田政令,還又肩負著要將棉花推廣成為農業稅新征收對象事務,自然便也躲不開。

所以別看在這次黨派爭鬥中,終於成為了最終勝利者的穎王,最近的日子遠沒有原來所想象的那般春風得意。

當然,所謂的缺錢並不是說戶部如今一分錢都拿不出來的那種程度,只是國庫存量出現嚴重不足。

穎王如今剛執掌朝政,各處百廢待興,又是哪哪都離不得銀錢。

除了戶部缺錢,缺糧的問題也顯得很嚴重。

這個問題當然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只是到了這會逐漸變得嚴重起來,嚴重程度甚至早就已經影響到了京城的糧食物價。實際上,京城因地處北方,以時下農業上的發展程度,產量一直都遠遠不如南方一些區域。

可作為經濟和政治的中心,北直隸這片區域甚至比起江南那些區域,更顯得地狹人稠。

尤其是京城這一片,人口增多就導致周邊可耕種的土地面積本就減少。再有大量權貴集中,占據一大片良田美地,普通百姓可分得的耕種面積所產的糧食便遠遠不足以供整個京城民食所需。

於是光是供京城人口每年日常所需的糧食,都需要從南方等一些主要產糧區大量運輸過來。

雖說早在十年前,韓徹剛被流放發配到安南任職縣令時,就已經把兩季稻的栽種和水稻的增產技術傳授了出去,使得裕州和周邊一些區域的糧食產量從那以後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

奈何以時下這種極為不便利的交通運輸,想要從兩三千公裏外的裕州等地方,把稻谷運輸到京城,其中的耗費和艱難可想而知。

便是從比裕州更為近處的一些地方給京城運糧,也從來都不是什麽輕省的事。這也就造成了,京城這邊區域的糧價不僅一直都貴於南方等區域,甚至自從建朝以來,已經先後出現了三次嚴重缺糧的情況。

只是前面這三次的嚴重缺糧,都是因為一些主要產量區域出現嚴重旱災,或洪水洪災等大型自然天災導致。

而這一次的缺糧,說到底還是因為之前的黨派爭鬥所導致。昌王一黨倒是知曉要抓牢財政大權,奈何昌王所任命的表兄楊宇能力不夠,本就是新手直接空降上任,還又恰逢最為要緊的秋稅糧食征收時期去接任度支司,讓他來掌管全天下的租賦和物產調配,以及水路運輸等。

於是就導致倉部司上下雖然將全國今年的糧食稅收順利完成,可卻讓這批糧食卡在了楊宇所管轄下的度支司去負責的物產調配和水路運輸上。

這事如果要細算的話,還真不能讓穎王一黨去擔負主要責任。但誰讓他們在這個時候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穎王要背負的責任。

盡管穎王已經安排人去就近的產量區,盡快調撥糧食來京城。但以時下的這種交通,和整個京城人口所需的缺糧數量,這顯然也不是馬上就能得到解決的事情。

“二兄,最近這糧食作價又貴了兩成。”三娘這天帶著四娘在一起核算完府中的各項開銷後,便過來跟韓徹說道。

以韓家的家底還有韓徹如今的俸祿,即便京中最近缺糧導致糧食作價接連漲起來,也是不可能存在說什麽吃不起的。

但對於京中大多數的底層普通百姓來說,糧食這一漲價,他們還真就可能出現吃不起的情況。

比如家境狀況因那五畝棉花種植才剛好轉過來的韓老三媳婦錢氏的娘家,因著這次京城出現嚴重缺糧,前幾日還尋到韓家來找他們借了些銀錢。

可想而知,如錢家這樣的百姓,京城指不定還有多少。錢家起碼還能找得到地方借錢度日,更多的百姓就真的只能苦苦煎熬度日了。

時日一長,勢必就會使得民怨沸騰。

實際上,這段時間,就京城因為缺糧嚴重導致糧食作價接連上漲一事,眾官員幾乎也是日日都在朝堂上商討解決辦法。

只是這商討來商討去,結果還是只有一個——等!

等著其他地區盡快將糧食運輸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