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2/2頁)

穎王一黨裏的人,又如何能看不明白這些操作的真正目的。對昌王一黨行這般的事,他們自是十分憤怒的。也對其中示好最為厲害的韓徹,開始心生忌諱和警惕。

“聽聞那韓徹前些時日,還曾去往楊升府上。他與我等,倒從未有過入府往來。”

“韓徹歷來就極為擅長民生經濟,回京後擔任棉花推廣一事,完成的也這般出色,楊升他們想將人拉攏過去也並不稀奇。”

“聽聞韓徹在安南和柏州任職時,政績斐然,百姓口碑爆表。此次棉花推廣一事,更使得他在北直隸和江南等地名聲也頗佳。”

韓徹官職確實還沒達到讓哪一派都需要多重視的地步,可他這十年來的為官生涯,在百姓裏面創造出一定的好名望,已經到不容人輕視的程度。

政/治鬥爭又歷來兇殘激烈,尤其是在眼下這麽關鍵的時刻。真正是一步走錯,很可能就是滿盤皆輸。

穎王一黨的人就這麽商議著,便逐漸有將韓徹列入敵對陣營的意思了。

“說起韓徹,我這邊倒是想起了過去的一樁往事。”就在這時,穎王的嫡次子突然開口說到。

穎王一黨能得這許多擁護,穎王妃父祖的功勛占據不少功勞,穎王妃所生的兩個嫡子也很是重要。

穎王對兩個嫡子也很是重視,見著嫡次子一開口,他便專注的看了過去,溫聲問道:“是何往事?”

“諸位可還記得,早些年的時候,也就是韓徹曾被流放發配至安南時,曾收到過昔日好友周安的來信。”

眾官員們沉默下來,這件事他們當然還有印象。

當年太子還在世,兩黨派都對太子一黨諸多攻擊打壓。就連周安給韓徹捎帶過去的那封信,其中便還有他們的手筆。

“我觀那韓徹心中定是個有謀劃的,若他真已經被楊升等人拉攏了過去,又怎會這般被推到面前來?”

雖說兩黨派的爭鬥已經擺在了明面上來,但若真是自己陣營裏的人,以昌王一黨如今的局面,還正是需名聲的關鍵時刻,又豈會不徹底利用好那韓徹?

同理,韓徹的那兩個妹妹,更不可能在這麽關鍵的時候,稱病不外出。

“若我們真就因此針對打壓韓徹,只怕才是中了對方的計謀。”

此舉看似對韓徹諸多誇贊,但何嘗不是把他推到對陣當中的戰場上,樹立成了鮮明的靶子。

韓徹的官職是不高,他所任職的也不是什麽能對兩個黨派的繼位有什麽實質性影響的部門官職,奈何他在民間的名聲好,傳播的也甚是廣啊!

穎王一黨若真在這時候選擇對韓徹動點什麽,只怕要不了多久,在昌王他們的有意操作下,民間就會傳出他們迫害良臣的消息。

這時代的人很是看重品德,一旦穎王落下這麽一個名聲,難免便會失去不少百姓和士人的愛戴擁護。

政/治鬥爭就是如此的殘酷又現實,往往是一環套一環。至於所謂的政/治見解,政/治舉措是否一致,在政/治立場面前,都是可以被退居其次,甚至是忽略掉。

就更別說韓徹這麽一個,對他們來說,只是有些民生經濟能力方面的才幹。

再者昌王一黨現在也不過是把韓徹拎出來讓他受點委屈,待到大事一成,他們隨時都能再重新重用韓徹。

等到那時候,過去一直在遭受各種針對和打壓的韓徹,只怕還會對昌王和楊升等人感恩戴德。

這場議事完後,在面對昌王一黨對韓徹乃至韓家人所表現出來的嘉賞優待時,穎王一黨便處於無動於衷狀態。

再加上三娘和四娘一早就都以身體不適,連門都不肯出。韓徹這邊呢,正全力計劃著來年增大棉花推廣種植一事。好盡快達成讓棉花取代一些地區原來所種植的葛麻,作為新的夏稅征收實物。

這也是老皇帝病之前下發給戶部司和韓徹的任務,此時也正好給了韓徹借口和理由。

於是這事便就這麽過去了,韓家終於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但實際上,兩個黨派之間的爭鬥,這段時間還在越發的激烈。

而就在年底時,楊升和楊光奇等黨派的人,終於開始對京城禁軍等兵權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