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3頁)

柏州這地方什麽都缺,唯獨不缺黃土和膠泥。整個制作過程也簡單,只後面一步的捶打需要耗費的力氣較大,以及時日較長。

可這些對於柏州的百姓,這些卻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他們不怕耗費時間,也從不會吝嗇自己的力氣,只要能讓他們飲用上幹凈的清水,便是再辛苦都願意去做的。

這段時間,柏州各地的百姓除了自覺自發的去參與坎兒井的修建,家中其他人也都跑去弄來黃土和膠泥在家裏或農田擇選地方,修建新的防滲水窖。

在有了陸續修建好的坎兒井和防滲水窖後,柏州今年各地的農作物生長情況,比之往年同時段也有了明顯好轉。

於是接下來的秋季稅收中,柏州雖然還是沒能完成朝廷年初定的預算,但情況比起往年好轉許多,上級也終於沒再派遣判官來柏州督促催稅。

一年當中最要緊的賦稅自此熬過去,韓徹也總算是能松口氣。

接著,前段時間征召來的一擅長制造紡車的劉姓工匠,也一臉興奮的跑來告知韓徹,言道他要的東西終於做出來了。

韓徹忙帶著韓老三過去瞧,見到的便是一台裝有三個紗錠的腳踏紡車。

劉工匠還當場做了一番演示,他腳踏在杠杆上,讓輪、盤開始旋轉,繩帶又帶動紗錠運動。這麽一來,比起原來不僅省力,更是大大提高了效率。

“做得不錯!”韓徹忍不住高興的誇贊起來。

劉工匠忙道:“這一切還都多虧了大人的提點。”

“這本就是你潛心研究才得以制成,實屬大功勞一件。”韓徹便說道。

當初衙門征召會制作紡車的匠人時,不懂木工的韓徹只是把黃道婆的三錠腳踏紡車的原理與這些匠人們做了一些講解。後續的制作和細節上的研究,卻全都是這些劉姓匠人他們自己去琢磨解決的。

想到這些,韓徹也很是感嘆。當初在安南時也是如此,雖說時下科技遠不如穿越前發達,但在技術專研下,這些匠人們卻是一點也不差。

之後,劉木匠他們又快速給韓徹制造出紡織棉花被的彈弓等工具。

正好前段時間剛收獲回來的棉花也已經曬幹脫籽,韓徹當即便高興的讓手巧的婦人用三錠腳踏紡車進行紡織。

“大人,你怎的這般高興啊?”韓老三瞧見韓徹臉上一直沒停過的笑臉,忍不住問道。

韓徹笑道:“阿三,待這棉花紡織出來,我讓人給你做身棉衣和一床厚實的棉被。到那時候,你就什麽都知曉了。”

自從被調離安南,韓徹感受到了北地京城和西北柏州冬季的嚴寒後,便分外想念棉花的保暖。

這會不管是棉衣還是棉被,他終於能再擁有了!

說起來韓徹在職田栽種大面積的棉花一事,前段時間還形成了一個對時下來說可以稱得上是較為熱門的小景點。

這裏邊自然是有韓徹的大力推動,他先故意讓人去平洲還有附近的其他府城大肆做宣傳。要知曉這時候的棉花樹是一種貴人階級才會在自家花園裏栽種的觀賞花卉。

那店家雖為了更好售賣棉花種子,做了一些誇大的講述,但也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在一般情況下,那些貴族階級即便栽種,也只會栽種少量。如韓徹這種一次栽種數十畝的景象,可以稱得上一句前所未有的罕見。

這完全不亞於有人拿出大把大把的銀錢,就這麽赤/裸/裸的堆放在馬路上一般,是自帶吸引人的大熱點。

因此為了防止棉花地裏遭受意外損失,前段時間不僅忙壞了職田裏的佃戶和那一百多名孩童,韓徹還吩咐衙役輪班過去值守。

在韓徹這麽用心的大力宣傳下,很快便引得一些不差錢的富貴人家,乘坐牛車或馬車來到職田棉地進行觀賞。

當時一些人在觀賞時還提出想要購置幾朵吉貝花,但不出意外都被遭到了拒絕。

韓徹做這麽多安排都是為了打響之後棉花的名聲,可不是為了眼前的這一丁點利益。

所以他還讓看守棉花地的佃戶們告訴前來做觀賞的人,這些棉花是一個多麽好的東西。還言道用它成熟後的白絮做衣物,柔軟貼膚不說,將它做成厚實的衣物或被褥,往後整個冬季都將不再懼怕寒冷。

前來觀賞的這群人聽聞後,心中自是不信的。吉貝他們又不是第一次見,若真有這般好的功效,又怎會不知?

推薦好基友的文,是個勤奮的大大哦!

《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覺醒了》,作者:紅葉似火,id:6287524

上輩子人人都說宋書玉命好,丈夫有錢沒變壞,孝順長輩,友愛手足,是十裏八鄉有名的老實人。

宋書玉冷笑,這福氣誰要誰拿去,她這輩子啊,就找個盤條亮順有文化的知青,等對方回城,就沒人跟她搶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