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2頁)

雙方對此便都感到很滿意。

隊伍很快便出了裕州管轄的地界,越是往北行走,官道便越寬敞。

前幾年,雖然安南的官道修建出了一等二級的標準,可裕州其他地方的道路修建卻還沒條件跟上。因此眼前的這些官道雖比裕州其他地方寬敞,但比起安南的官道來說,還是要差了不少。

這次約伴同行的大商隊,也是往來過安南做生意好幾次的,商隊的領頭者姓吳,外人常喚吳大郎,跟韓徹也打過幾回交道。

像安南最早種植甘蔗時,韓徹還給吳大郎和安南農戶做的契約書上簽字擔保過。

“像你們這種做生意,也著實辛苦。”連著坐牛車趕了一個來月的路,韓徹覺得骨頭都快要被顛簸散架了,便這般與吳大郎說道。

“辛苦倒還不怕,最怕就是路上會碰到盜寇賊匪。”吳大郎嘆氣道。

“也是。”韓徹也嘆了口氣。

“大老爺其實勿要擔憂的。”吳大郎受影響也習慣了這般稱呼韓徹:“那些個盜寇賊匪雖厲害,但他們一般情況下,不敢打劫官家的車輛或是書生。”

時下交通不便,不僅常有官員外放,也有各地考生需要進京趕考。

官身就不說了,一旦惹上是會遭受朝廷通緝。而書生別小瞧他們暫時是沒有官職,但架不住他們以後很可能會有啊!各地盜寇劫匪便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凡外放官吏或書生,皆不會輕易打劫。

便是一不小心打劫到書生,大部分的盜寇劫匪也會自認倒黴,把人放了,錢財也退還給對方。

牛車趕路的速度沒法快起來,約莫又走了二十來日後,吳大郎所帶領的商隊已經抵達目的地。但韓徹一家,還得繼續往北趕路。

此時他們已經行走在歸屬於北地的範疇,跟裕州整體對比,給韓徹最大的感覺便是沿路所能見到的高山密林在減少,耕地在增多。

土地是時下社會最為重要的生產資料,耕地的多少便顯示當下區域的開發程度。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南方地區在經濟和政治都遠不如北地,如江南地區便一直都有富庶水鄉,繁榮發達著稱。

就這般又行走一個月,韓徹一家終於抵達京城。

作為時下的經濟和政治最中心區域,京城的繁華熱鬧可想而知。韓徹一家在排隊進城門時,隨處可見牛馬驢等家畜拖運著滿滿的貨物。

“這位郎君,你們可是從南地來的商戶?牛車上的這些貨品是要拿到哪去售賣的?作價幾何?”

韓徹剛接受完檢查,進了城門,馬上便有人湊到他面前來,十分感興趣的詢問起來。

不用說,是剛才守衛在做檢查時把柳氏購置的那批安南特產給顯露出來了。裏面許多都是最為靠南那邊區域才能生產的一些特產,另外還有茶油,白糖,茶枯餅等最近京中都極為暢銷好賣的商品。

韓徹一家面生,穿著也樸素,行內人一瞧便知曉大概率不會是京中那些大商家的貨運商隊。

“說來,我家便是在這京中做生意的。不若我倆談談……”對方也根本沒給韓徹說話的機會,又這般言道。

“抱歉,這些是我被調回京城,給家人捎帶的特產。”韓徹只得等對方說完後,才笑眯眯的回答。

“調回?”對方一怔。

很快他便反應過來,對著韓徹作揖賠罪,便匆匆離去。

他本來是見著茶油實在是動心,才這般糾纏起來的。要知曉茶油本就受達官貴人們的喜愛,作價昂貴。結果那位安南韓縣令持筆寫了個故事,越發引得貴人們爭相追捧。

畢竟自古以來,只要是跟養生長壽,美容潤發能牽扯上關系的,那些有錢有權的人便尤為的喜愛。

油茶樹從栽種到結果,起碼得要兩三年的時間,這產量短期內是沒法跟上,茶油可不就越來越火熱暢銷。

唉,他剛也是沒想到,如這般拖運著三大牛車東西的一群人,竟會是剛調回京城的官吏。

韓徹也沒把這小插曲當回事,繼續讓韓老三在前面帶路。

在穿過好幾條街道後,一家也終於抵達韓家老宅家門前。

原身當初被流放發配去的安南,家中只老宅還在,其他能處理的,當時便都處理掉了。此次韓徹能被調離回京,大娘和齊五郎便提前幫他們把宅子做了簡單收拾。

一家分離幾年,才得以團聚,自然是歡喜又激動。

只是,對於三娘四娘的長高,大娘和齊五郎都是顯得非常歡喜的。

可輪到韓徹,齊五郎滿是感慨的看著。

大娘則直接放聲哭嚎起來:“長這麽高,變這麽壯!二郎你這些年定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吧!”

韓徹:怎還帶雙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