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3頁)

朝廷雖不允許百姓私自售賣食鹽,但靠海附近的百姓自家吃用卻還是並不管的。事實上,這也沒法管。

至於抵稅這裏,煎煮鹽的效率太低,安南過去又貧窮。尤其是最靠海的劉家村,春夏季一到,江河之水受海潮影響變得苦鹹,對不少農作物來說,鹽分太高的土壤是不利於生長的。

衙門便是再如何逼迫劉家村的村民,他們也繳納不出賦稅,便只有讓他們煎煮鹽來抵賦稅這一條路了。

不過這兩年,劉家村的村民有養殖生蠔,制作耗油增多收入,另外甘蔗也選取了地勢較高的地方種植了些,便也沒再用鹽來抵稅過了。

鹽泥池修建的速度很快,只一天的時間,便修建出十幾套來。有風力水車自動汲取海水,鹽泥沙這邊的進程也特別的快。

第二日,鹽泥池又修建出十幾套後,韓徹便讓大家暫停這方面。只專心打鑿火山巖石槽,以及拿木耙翻動鹽泥沙,讓炎熱的太陽能更好的把它曬幹。

到第三日,這些鹽泥沙已經完全曬幹,火山巖石槽那邊也打鑿出來一批。

韓徹再讓人把風力水車運行起來,汲取海水流入到已經鋪墊好了茅草和鹽泥沙的上方過濾池中。

待到這幾十個鹽泥池上方的過濾池裏的水被注平滿後,再經過一夜的時間,第二日一早,眾人看到的便是下方的鹵水池裏已經積蓄了滿滿一池沉澱好的鹵水。

這時候,韓徹再讓人用木桶把鹵水池裏的鹵水盛放到已經打鑿好,並清洗幹凈後的火山巖石槽裏。

“好了,到傍晚咱們再過來看。”韓徹笑著說道。

韓徹特意選的這個季節來制鹽,就是想著天氣越炎熱,越有助於海水的蒸發,海鹽的結晶速度越快。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下午便能帶工具過來收海鹽了。

盡管韓徹是這麽說,但村民們如今的興致可是十分的高。頂著個大太陽,一個個的也不嫌炎熱,隔上一會功夫便要跑去瞧一眼。

上午的時候還瞧不出什麽太大的變化,但等到中午,突然有一村民驚喜的喊道:“出鹽了!真的出鹽了!”

伴隨著他這一聲大喊,周圍的村民忙圍了過來。

果然,大家也都瞧見了這村民面前的那塊火山巖石槽的最邊緣地方,凝結著一圈細線一樣的白色結晶。

不多久,便有村民欣喜若狂的跑到劉裏正家中告知韓徹這事。

雖一早便預料到這事肯定能成,此刻韓徹聽聞後,臉上還是不由得浮現了笑容:“走吧,都過去看看。”

到了地方後,親自目睹過後的劉裏正等其他人的高興程度,比起韓徹來便更深許多。

等到傍晚的時候,海邊的那些火山巖石槽裏,便隨處可見白花花的海鹽結晶。劉家村的村民們紛紛歡喜的拿著工具,細心的把上面結晶了的鹽巴刮下來。

這一步得到的海鹽為粗鹽,雖有一些雜質,但現在一些百姓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也會直接食用粗鹽。

不過在將粗鹽加工成細鹽這方面,時下早就已經有了較為先進又方便的技術。

分別為注水再溶解,清洗過濾,蒸發三步驟。

最後得到的食鹽,雖比不上現代的工藝那麽純,但已經稱得上是質量比較好的細鹽了。

韓徹在交待劉裏正繼續帶著鄉民制鹽,並留下韓老三和一名衙役看守。自己則帶上另一名,拿著前一天曬制好的那一批海鹽趕回了縣衙。

這一次韓徹在劉家村一共待了五天,但實際曬鹽只有一日,不過海水曬鹽的效率之高,便使得韓徹這次帶回來的海鹽,需得要兩輛牛車來拉運。

韓徹又被安南百姓都熟識,因此也就一小會的功夫,不少人都知道韓徹拉運兩牛車海鹽回縣衙的事。

有那消息靈通的這時便言道:“莫不是大老爺之前說的海水曬鹽法成功了?”

“什麽海水曬鹽法啊?”有那外地來的商賈便忙問。

“我們大老爺前些時日去了那劉家村,說是試試改進制鹽的法子。言道不需要再煎煮,日曬便可得海鹽!”托集市創辦的福,每日都會有各村的百姓帶著自己地裏的農作物,拿到縣城來售賣。

因此在消息流通這一塊,也比過去要來得快捷迅速不少。

這下好了,韓徹用海水曬鹽成功的事很快便安南縣城內傳開了。

隔日,裕州府城刺史府,唐刺史也收到了韓徹派人呈送過來,有關於海水曬鹽的文書。

驚得唐刺史一看完文書,面色都變了,立即大喊道:“來人,駕車!”

“大人,您這是怎麽了?可是安南出了大事?”心腹見狀,忙問道。

唐刺史便把手中文書直接遞了過去。

心腹一看,也驚了一大跳!

隨後,心腹在快步跟上唐刺史的腳步時,心中也翻滾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