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3頁)

穿到這個時代,每日接觸的都是這麽一群人,韓徹在給某樣商品做宣傳的時候,少不得也會給它編造個“神話”背景。

這日下午,集市勾欄處的演繹還未到點,不過台上已經有演繹者穿好表演服裝衣服在台上走過兩回,有一觀眾便驚訝道:“咦?今日不表演《周公斷案》了嗎?”

“你定是才到咱們安南來吧?”坐在他旁邊的一位觀眾,便笑道。

“昨日下午剛進的城。”前者便說道。

“那就是了!”後者便指著台上的演繹,告訴對方:“前兩日勾欄便出了通告,言道今日有新節目上呢!”

因此他也很是納悶的問道:“為著看這新節目,我可是早早便趕來占座了。你既不知今日有新節目演繹,怎的也來得這般早?”

要知道勾欄這裏,但凡哪日有上新節目,觀看者的數量都會達到一個驚人數目。這若是去的晚了,別說占不到視線較好的那部分位置,便是能不能看清楚表演,都還是個未知數呢!

“我平日不常來安南,好些節目都未曾看過。”對方這般答道。

確切的說,他是從北地過來安南做生意的。路上需要花費的時間太長,一年也就來個一兩次。因此本地人看過的大部分演繹,他都未曾看過。但也知曉勾欄這邊聽眾不少,尤其是下午,便早早趕來。

“那你運氣可真是好,今日上新的節目可出自我們大老爺之手。”本地人便很是得意的告訴對方。

“……”對方愣住了。

這並非是韓徹出手的表演他不喜歡,而是往來過安南的人都熟知了一點。那位韓縣令平時要麽不持筆,一持筆書寫出來的故事,便一定包含某種目的。

或是如《周公斷案》一般,警醒世人,教化百姓。

又或者是如《芙蕖救親》一般,為著宣揚他們安南的藕粉。

更有甚者,便是如那《牡蠣仙》一般,既有警醒世人,教化百姓的目的,又為著宣揚他們安南的蠔油。

果然,等到演繹者一上場,立即便響起熟悉的開場白:“話說安南某地,這日有一神仙下凡來此遊歷……”

一般這種開場白便也說明,接下來的節目演繹目的多半是為了宣揚他們安南的某個商品了。只是在場的外地人此時卻都有些胡塗,今年他們都並未聽說,那位韓縣令有教授安南農戶又種植什麽新的農作物了啊?

帶著這份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這些外地商戶便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認真看起台上的表演來。

眼下往來安南的大多數外地客流雖多,但主要還是分為兩撥。一撥是來安南做生意的商戶,另一撥就是從杞縣或渠縣等較近地方來的外來務工者。

他們的本質目的,都是為了掙得更多銀錢。

此刻台上既是要宣揚安南的新商品,便同樣也是能給他們帶來新的賺錢機會。

“路過一處山坡,神仙被眼前盛開著如雪一般的白花,卻又掛著碩果累累的神奇樹木所深深吸引。”

“復又見樹叢中,有一中年漢子在采摘樹上果實。”

“神仙便向對方詢問:這位兄弟,不知此為何種樹木?”

“誰知,卻引得漢子哈哈大笑。”

“神仙甚為不解,便又問,你為何發笑?”

“漢子便笑著回答,你喚我為兄弟,我心中甚是高興。”

“神仙修得仙法,不僅能長生不老,於外貌上自是能做隨意幻化。此次下凡間遊歷,為了方便,神仙幻化的模樣正好是與那漢子一般年紀。”

“神仙便這般言道,你與我瞧著一般大小,我自是應當喚你一聲兄弟。”

“漢子聽聞,臉上笑容更甚,還笑問神仙,那依你所瞧,我應是何年紀?”

“神仙答曰:至多不過四十。”

“那位漢子便笑著回道,我上月剛過六十五歲生辰,你應當喚我一聲阿叔。”

伴隨著說書先生的故事講解,台上還有演員在做對應的表演,只見那位表演神仙的演員,此刻便露出驚愕表情,與面前的漢子言道:“你滿頭的烏發,面容上也未見有多少皺紋,怎會有六十五!”

“神仙此時已有些不甚高興,便道:莫要拿謊話來哄我,占我口頭便宜。”

表演到這裏,神仙還突然轉身面向觀眾,揚聲詢問大家:“你們可信?”

以往看表演就是看表演,可從來沒有出現過如眼前這般的場面。但不得不說,這一問,使得觀眾因為這份參與,代入感瞬間拉強。

便只聽得台下不少觀眾高聲回答:“不信!”

“對!我們也不信!”

神仙便一臉得意的又轉向漢子。

漢子便道:“我大兒今年四十七,我大孫今年二十九,便是我那最大的曾孫今年也有十二歲!”

說著,漢子突然大喊道:“我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