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2頁)

農作物並不是說學會了技術,就一定能種植得好的。它還跟所種植的品種,氣候,土壤等各方面因子有關。

安南氣候是非常適宜種藕,又因為種植走在最前頭。經過前年的篩選,韓徹更是早在去年栽種時,就選取出了一款不論是產量,還是出粉量都較高的品種。

更別說到時候蔗糖一面市,能給安南引來更多的客流,借助它帶動藕粉和蠔油的銷售便完全不成問題。

只將來在作價上,難免會受到一定影響。

谷賤傷農,任何一款農作物的生產量大幅度增長,對農民來說卻未必會是什麽好事。但跟風種植或養殖這類事,也並非韓徹能控制得了的。

各鄉鎮轉達下來的消息,到底還是對安南農戶們造成了影響。

韓徹擔憂苗牙折損等意外問題,特意與那些商戶們多訂購了一批蔗種回來。

蔗種在逐一分配下去後,對於剩余的那些,韓徹除了讓佃戶們在職田多種植一些外,也讓各鄉鎮裏正詢問村民可有願意多種植的。

原本有一些農戶計劃今年要更多種植蓮藕的,中途便更改了計劃,改成多種甘蔗。

鄉民們如今各家也算是小有積蓄,一些家中田地比較多的,因著春耕期間特別忙碌,便如之前挖藕制粉時一樣,花費些許銀錢,請了就近山間寨子裏的土著下山做工。

見著大家種植那麽多甘蔗,有那山間土著便忍不住問道:“我聽說蔗種作價可不便宜啊!你們種那麽多的甘蔗,難道不怕麽?”

村民不解:“怕什麽?”

“若屆時甘蔗售賣不出去,可如何是好?”山間土著憂慮道。

他們雖躲在寨子裏生活,但又不是與世隔絕。對於水果這一類對象,歷來市場受極大局限的事,也是知曉一二的。

“不怕!”村民聽聞,竟還嘿嘿笑了起來:“有大老爺給我們兜底呢,我們還用怕什麽?”

“……”山間土著一時無話可說了。

他倒是忘了這出,那位韓縣令確實這般保證過,並且這還不是第一次了。如之前的蓮藕和生蠔,後面售賣獲得多出來的銀錢,他還都如數又分發給了大家。

天擦黑時,幹了一天農活的他一身疲憊的回到寨子裏。

年邁父母和妻兒瞧見他帶回來的銀錢,都很是高興。只他見著家人們的這張笑臉,心頭不知為何卻如壓了一塊沉重的石頭一般,說不出感覺來的沉悶。

“你這是怎麽了?”妻子一臉關切的忙詢問道。

父母也擔憂的看了過來,便是家中小兒們,也停止了嬉笑玩鬧,睜著眼睛全神貫注的看向自己。

“無事。”他搖了搖頭。

本不想說的,可不知為何,他最終還是開口了:“我今日做工時,那家村民告我,言他們的甘蔗盡管種植,屆時若低於市價,那位韓縣令會給大家做補。”

“他還告訴我,韓大人教了他們好些種植方法。能使甘蔗產量增大許多,口感也能更甘甜。到時候一畝地所掙得的銀錢,恐會比種植蓮藕還多。”

“以前他們的日子還不如我們……”

山間土著們掌握著香木原料,便是過去受巫醫蠱惑,將所掙得的銀錢耗費許多在宰殺耕牛上,日子也比山下的農戶好過的。

可這才短短兩年時間,山下農戶們的生活便從極其貧苦變得富足起來。二者之間的地位瞬間顛覆,且鄉民們還以一種駭人的速度奔向更為富足的生活。

反觀他們,隨著多年的開鑿,香木還在逐漸的減少。

“若是我們也能種蓮藕,種甘蔗便好了。”他語氣中含著滿滿的羨慕。

“……”阿父沉默下來,半晌才道:“咱們便是在這山間開墾土地種植,又能拿去哪售賣?若想跟山下鄉民一樣,就得先去官府造戶籍,那就得繳賦稅服徭役了!”

“這份銀錢,咱們是注定掙不了的。”阿母也這般嘆氣道:“你還是莫要想了。”

可到底還是心有不甘,他便忍不住說道:“可那些鄉民的藕粉也好,蠔油也好,都是那位韓縣令教授的。他還給鄉民做靠山,幫助大家售賣,多掙得好多銀錢回來。再看看咱們寨子裏好些人都下山去做工,為從那些鄉民手中掙得到幾個銀錢便感到高興。”

明明同樣都是生活在安南縣的人,他們還相隔的這麽近。如此大的生活落差,又怎會不讓人心生想法。

“阿父阿母,如韓縣令這樣的官,你們可又曾見過或聽聞過?”他最後這一句話,生生便將父母問得啞口無言。

注1:出自《唐律疏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