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3頁)

說來,耬車發明歷史悠久。但奈何古代交通不便,信息傳播極為艱難。再者鐵器耕牛昂貴,只耕地為生的農戶很難置辦得起。於是,像這麽好用的播種神器,卻一直未能被普及到農民家中。

安南過去又極其信重巫醫,耕牛更被宰殺無數。一直以來,呈現的便是“廣種薄收”的普遍現象。

縣內農戶家中平均種植百畝以上田地,但地裏收獲,在過去卻連基本的溫飽也達不到。

須知耕種的土地越多,所需繳納的田賦也跟著增多。地裏產量本就跟不上,接著官吏再剝削一輪,百姓真正到手的糧食便所剩無幾。

“將這兩樣農具每村分發一套,交由鄉長或裏正,命其給轄下農戶演示。”韓徹吩咐錢縣丞。

錢縣丞忙應道:“是,大人。”

翌日,郭家村。

一村民正在地裏勞作,擡頭便瞧見郭六郎駕著牛車駛來:“六郎,今日怎的回來了?”

郭六郎年輕力壯,之前衙門大清理急需官吏補充。他通過報名考核後,順利謀得捕快職位。家中因栽種藕粉也掙得了不少銀錢,上個月便給他在縣城內購置了一處房產。

給郭六郎在縣城購房花的雖是公中銀錢,但此事卻並未引起家中兄嫂等不滿,只羨慕居多。

一來,郭父郭母行事素來公正,一並也補貼了其他兒子銀錢。二來,歷來衙門捕快不會輕易換人。只要郭六行事不犯錯,將來他的後代便能繼承他的捕快職位。

如今夫妻二人皆住在縣城,郭六衙門任職。韓徹不留官吏親眷於家中做事,楊氏便在集市上幫忙家中售賣藕粉。

“先莫在地裏忙活,與我一道去裏正家!有好事要告知呢!”郭六郎興奮的沖他直招手。

他今日出城,乃是領著衙門公務。要將這曲轅犁和三腳耬車送至郭家村郭裏正家中,演示給大家看,再協助郭裏正統計村中農戶想要制作農具的具體名單和數量。

待到那名村民上了牛車,郭六郎便忙與他講述這曲轅犁和三腳耬車有多麽的好用。言道有了曲轅犁,翻地犁地輕松又省事。又言道有了三腳耬車,兩人一牛一耬車,一日輕輕松松便可播種數十畝地!

對方聽著郭六郎這一番興奮又激動的講述,又扭頭瞅了眼牛車上的那兩樣農具,很是稀奇:“當真能有這般好用?”

郭六郎聞言,便不甚高興道:“我可是親自瞧見大老爺演示過的,還能有假?莫不是你還質疑大老爺?”

對方當下忙表示:“怎會?既是大老爺說的,那定不會有假!”心中還盤算著,一會裏正演示完,不管這兩樣農具到底是不是真如郭六郎說的那般好用,自家都得報名制作。

結果等到這兩樣農具被郭六郎和裏正用耕牛做一遍演示後,對方腦子裏便只一個念頭,世上竟真有這般好用的農具!

當下,他連制作農具所需耗費銀錢都未去細問,直接大喊他要報名。

其他村民們也不遑多讓,爭搶著來報名。

正如吳家那些商人私下裏細算過那般,只今年這一年,安南縣內各農戶平均種藕數過十畝。在扣除掉藕種等栽種前期所需耗費後,安南各家皆存得了一筆他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銀錢。

這便也是韓徹直到現在,才把這兩樣農具造出來的原因。需得農戶們家中有了銀錢,才能輕易購置得起五畝地所需的蔗種,還有眼下這兩種農具。

各村所需名單很快統計到韓徹手中,全縣共計一千一百二十戶,報名比例占據到百分之七十。剩余百分之三十,扣除掉縣城戶籍,剩余的皆為家中無耕牛者。

韓徹針對這部分,吩咐下去:“凡有需購置耕牛和打造農具者,可向衙門借錢。待到來年甘蔗收獲,再還本金便可,無需利息。”

有了官府無需利息的借錢,剩余的那些鄉民們便也陸續將名都報上了。

然銀錢問題好解決,耕牛等至初冬,為著沉水香而來的大商隊也會將其運來。只這麽多的農具,若單是縣城一家鐵匠鋪子打造,還不知得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分發到百姓手中。

數日後,府城一處鐵匠鋪子。

有一人提著把磨損有些嚴重的菜刀而來,結果剛一開口,店家便言道:“抱歉抱歉,近日訂單太多,暫不接修補打造,”

無奈,來人只得走向下一家。

結果這一家更直接,將暫不接打造的牌子就掛在鋪子前面。

接下來,一連幾家皆是如此。

修補打造類的訂單一律暫時不接,只售賣店內成品鐵器。

“怎回事啊?”來人傻眼,他不過是想打磨下用得太久,又鈍又缺口的菜刀而已,怎就這麽困難了。

“這不都是因為接了安南縣的農具打造麽!”鐵匠鋪子一夥計解釋道。

“農具?需要多少農具啊?”竟使得府城鐵匠鋪子都不接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