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2頁)

要知道時人栽種蓮藕,因栽種技術不到位,一年皆只能做到采收一次。可實際上,在現代的常規種植技術下,完全能讓蓮藕實現一年采收三次。

若非如此,安南早就沒藕粉可賣了。

“大人,明年衙門可還要繼續去收購農戶們所栽種的蓮藕?”錢縣丞想到一事,突然說道:“我聽聞這些時日,亦有一些農戶言道藕粉售價太低。”

實在是那些個在縣城做代購的農戶,著實被藕粉的暢銷程度驚到了。連他們只是站那排隊購買,轉手便可一斤得二十文,還被人爭搶著要。

然而他們卻不知,今年藕粉能售賣得這般火爆,其一是宣傳到位,其二是新鮮稀罕。

但新鮮勁是有時效性的,再者藕粉的制作,本身並非多大難度的技術。說不定眼下,就已經有人琢磨出其中的關鍵技術了。

這便也是韓徹不給藕粉定價太高的原因。

韓徹現在都預料得到,來年其他可種植蓮藕的地方,必然也會陸續有藕粉產出。

在聽完韓徹的這一番分析,才剛提議得讓百姓多種植蓮藕的劉縣尉傻眼了。

“這才一年,咱們藕粉便賣不出去了嗎?”

“不是賣不出去,是想要再如今年這般火爆,怕是很難。”不過,韓徹倒也並不擔憂:“明年咱們還能引來這麽多客流,藕粉便還能繼續好賣。”

“可若是其他地方也有藕粉售賣,誰還一定要來咱們安南這等偏僻之地啊!”劉縣尉嘆氣道。

錢縣丞原也生出幾分憂心,卻在瞧見韓徹眉宇輕松,心頭不由一動:“大人,可是已有好主意?”

“既然今年能靠著藕粉引來人氣,明年再用一好物,自然也能將人引來。”韓徹笑道。

劉縣尉納悶:“咱們安南還有何好物?”

他來安南也有半年,怎從未聽聞。

“我有。”韓徹笑眯眯道。

為了趕上這波現成的人氣宣傳,韓徹上次從劉家村回來後,便已經著手準備。

“此為何物?”

錢縣丞和劉縣尉瞧著眼前碗中紅棕色的濃稠汁,滿臉疑惑。不過聞之,香郁撲鼻而來,引人食欲。

“二位還可先直接品嘗一下。”

韓徹一面吩咐人下去煮些清水面,一面又笑著分別給兩人遞過去一雙筷子。

劉縣尉接過筷子,就沾了一些放嘴中,登時眼睛一亮:“大人,這究竟是何物,怎得這般鮮美。”

錢縣丞隨後嘗過,也驚訝其味之鮮美。

韓徹笑道:“莫急。”

待到衙役將清水煮的面條送來,韓徹便用此物又給兩人分別拌了一小碗的面條,才道:“來,再試試我這蠔油拌面。”

沒錯,那碗裏的正是蠔油。

前段時間,韓徹去到各鄉補發銀錢和耕牛,也有考察各鄉地裏位置,好因地制宜,找出最適宜當地發展的農產品。

然後在劉家村,韓徹發現此村離靠海極近,當時便想到了制作蠔油。

現代人對蠔油均不陌生,但實際上發明歷史並不長。蠔油是直到1888年,在廣東珠海才成立了第一個小家庭作坊。

而安南此地雖早就有吃生蠔的習慣,但多為“肉大腌為炙,肉小者炒食”。其中的炙就是用鹽糖醬油酒等各種調料浸制加工,被稱之為蠔豉。(1)

蘇東坡在《食蠔》中,也曾描述取其肉與酒一起煮食。

*

第二日,安南縣藕粉鋪子另一側的店鋪,突然開門營業了。

只見著那店夥計們站在門口大喊著:“免費贈吃食了!蠔油拌青菜,人人皆可過來領取!”

“上等的蠔油呢!鮮美賽過山珍海味!”

蠔油是什麽,無人聽聞過。但賽過山珍海味的口號一出,少不得就有人動心。吃食還又是免費贈送,便是不好吃,他們也損失不了什麽。

在排隊領取蠔油青菜時,還有人笑話這店家:“真真是只賺吆喝,不賺買賣啊!”

無他,只因人家開店鋪的都是為著掙銀錢。可這家店鋪,吆喝著白送蠔油青菜,鋪子裏卻一樣商品也無。

然待到他們品嘗完,瞬間大驚!

這蠔油到底為何物,單只用來拌青菜,竟也能使得青菜這般鮮美至極!

“店家,你這蠔油如何售賣?”

“店家,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既是做生意的,怎能有銀錢不掙!”

“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