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熱度發酵(第2/3頁)

而再深厚的感情,也壓不過回家還要被提問的痛苦,高松原本高興的面孔瞬間愁眉苦臉起來,他向母親投去救命的目光,可母親卻直接撇開了頭。

快二十歲,都要加冠的長子,幾l乎就是個成年人,要頂立門戶了,哪能再像孩童時期那麽愛護?更何況丈夫這幾l年在宮裏日子過得也不太行,日後就指望著長子能有些更好的出息呢!

丈夫回來的越來越早了啊……

避開兒子視線的母親心中嘆息,可惜久在太學,回家稀少的高松沒有察覺出母親的憂愁與父親的難處,他苦著張臉,盡力去回答父親的提問,除了將這兩個多月的所學大致講出來外,還說起來他在後排聽不太清老師講課的事情。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太學招收正式學生嚴苛,明面上根本沒有‘旁聽生’的存在,對上面以及太學裏來說,高松這些人真正的身份,更偏向於‘半仆’,這在求學上自然不會和正式的太學生有著絕對公平的待遇。

可若是說這樣委屈,也有些算不上,畢竟太學初設時,學子選拔可是由九卿之首的太常負責,教授學問的博士更是有名的大儒,正式博士弟子和如弟子加起來也就百人,高松父輩,學識都遜色於他們,按常理都沒資格進入太學的大門,如今能以這個身份旁聽已經是走大運了,還想挑剔聽課質量?

那就是在做白日夢了。

“你再和好友在課下互相回憶回憶博士所授,有所不通的,都記下來,省得忘了,等回來後趁時間問為父。”

兒子雖然答得有些磕絆,可高慶問的內容也不是一個即將加冠學子就能答出來的,《尚書》這種不少篇章艱深晦澀,詰屈聱牙到他都不敢承認懂多少,高松如今能磕絆的答起來,就已經能見學識如何了!

五經博士教授的內容遠勝高慶過往所學,能跟這些大儒上課,對高松未來必有增益,聽不清也得繼續聽,外面哪有這麽好的老師和機會?大不了,他再抽時間補就是了。

這麽想著,高慶的注意力又放到兒子剛才所說的新文章上。

“你把明公說的那篇文章拿給我看看。”

這差不多是提問結束的意思,高松不由得多了幾l分懈弛,他從布包裏拿出卷起來放在竹筒裏的紙張,遞給父親。

高慶鋪平紙張,借著略微昏暗的油燈觀看,待看到後面所提醫師救治百姓的內容時,他突然‘咦’了一聲。

“這怎麽有點像給那些女醫寫的?”

高慶在檢查兒子學識,意外看到顧遲賦文的時候,有人早就點評起來這篇文章,只不過重點不在於手法與感情上,而是其背後的政治含義。

將這篇賦文看完,侍中郭承頗為疑惑的問道:

“明公什麽時候和她們扯上關系了?”

“不太清楚。”

荊博士微微搖頭:“倒是這賦文,你不覺得有點意思麽?”

聞言,郭承不由得皺了皺眉。

“阿諛諂媚之徒。”

出乎荊博士意料,好友郭承給了一個不太好的評價,只是緊接著,他又道:

“可你我也是媚上之人,哪裏又有資格說他?”

“你啊!”荊博士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正所謂學成文與武,貨與帝王家,他們這些人,不像那些有父輩余蔭,或者家資豐富者,能居於一地,如土皇帝般過逍遙日子,而是拼了命的學習,學到知識淵博,再向中央靠攏,平日裏說的再好聽,最終還是需要仰仗君主重視生存。

“我是覺得此文還不錯,送上去,或許能得陛下歡心,順帶與韓尚院示好,也算是結個善緣。”

“韓尚院……說起來,她們這些女官,竟有了長治之相,著實讓我意外。”

提及韓盈,郭承不免有些稱奇,但對於荊博士的建議,他還是拒絕道:

“可她那兒都是些女官,哪裏有我去的地方?示好無用矣。而且……這篇文章,有的是人想往上送,何必我來?”

“我倒不這麽覺著。”

郭承這個好友的秉性,荊博士也很清楚的,謹慎,輕易不與外臣交往,拒絕才是正常,而荊博士自己呢,也沒有得到必須讓推薦的利益,能想到郭承並提及此事,只不過是因為郭承侍中做的不算太好,都已經開始掌管陛下的服物了。

這些年來,陛下越發仰仗侍中,給於一些外臣的加官也多,再加上之前的侍中已經榮升高職,使得侍中的地位越發水漲船高起來,但再高,本質上依舊只是一個四百石、六百石的‘雜官’,說屬吏,加官也行,因為從漢最早設立開始,它的職責只是丞相府與未央宮之間傳遞消息,如今能夠起興,重要的便是在陛下身邊,掌握了什麽樣的職責。

輔佐皇帝決策,傳遞書信口諭,奉詔參與重大案件的調查、審判之類,自然是上上等的存在,權力極大,有些時候,就連丞相見到,也要執平禮,而負責皇帝安全,雖受重視,卻無實權,服侍皇帝左右呢,也分到底是平日裏在皇帝身邊,聽皇帝詢問政務,還是掌管車馬服物,顯然,後者的待遇與地位肯定沒有前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