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她的決定(第2/3頁)

這麽做,自然是吸取馬邑之戰帶來的教訓。

三十萬大軍埋伏的動靜極大,周圍的尉史(漢邊疆十裏一亭,百裏設置尉,手下有士史、尉史和,屬於偏基層的官吏)見到過部隊調動,知道一些情況可以理解,但讓匈奴單於在審訊後得到大軍埋伏的消息就很離譜了。

那可是馬邑百裏周圍,也是誘敵深入的關鍵位置,沒有提前布置簡直是有病!

其實考慮傳到長安的消息說,布置埋伏的時候,就出現誘敵進入包圍圈時,放了一堆牲畜卻沒有人放牧這種反常理的安排,有這種紕漏,再出現主負責人和下面的部將沒有意識需要將埋伏在周圍的人調走,換成偽裝的士兵,又或者提前給這些官吏做好準備工作也符合常理。

只不過,這是長安最後調查出來的結果,真實的情況誰都不知道,誰知道有沒有可能是邊關做事散漫,已經很久前便隨著軍事調動,將埋伏的軍情傳的到處都是,這個雁門尉史只是其中一個佐證,還有其他的人證沒有調查出來?

韓盈是不太想在自己掌握力不足的情況下,賭邊疆驛站沒有問題的。

一旦賭輸,做為誘餌的上谷郡城分分鐘先內亂給她看,保不齊再來遍馬邑重演,甚至有可能會有更糟糕的情況,而加一道密語,費點翻譯的功夫就能防止它們發生,世上還有比這更劃算的事情嗎?

寫完,將筆放下,韓盈將字跡還未幹的信紙遞給公孫敖,道:

“重寫後把這份燒掉,盡早寄出去,好讓衛將軍有時間安排。”

接過來信紙,公孫敖沒有立刻應下,而是先看起來內容,很快,目光便停留在了‘疑兵所布,盡托將軍’上。

公孫敖其實很想信任一下兄弟,但九成九九……的人遇到這種搏命的時候,其實除了自己誰都不放心,他也是這以上人中的一員。

畢竟衛青是在軍事上頗有能力,但他一直都只是率兵襲擊匈奴,從未有過這種布置疑兵陷阱的經歷和經驗,誰知道會布置成什麽樣子?而他可是和匈奴人交過手的,這些人可不是一般的兇悍,韓刺史真不該讓衛青調不知哪裏去,留下來找個別地埋伏著等匈奴來了回擊多好?

這些話剛才那麽多人公孫敖不好說,此事周圍無人,他總算能開口了。

“韓刺史,你真覺著將布疑兵全交由衛將軍可行?若是他調人過多,匈奴攻城時又馳援不及,你我可是命不久矣了啊。”

公孫敖這話有些喪自家士氣,不過,現在還不是衛青做為大將軍出征匈奴,橫掃各個部落,占下一塊又一塊疆土的時候,沒有實際的戰功做支撐,再加上過往處於弱勢太久,將士們自信心都不算很強,很難做到如衛青那般,說匈奴不過小卒,唯占騎優爾的話來。

這樣的心態其實挺正常的,就像是韓盈前世,近十年隨著國家經濟實力上來,各方面和美利堅保持持平,一些地方還能超過之後,國人的自信心那叫一個高,可往以前,都不用太久,十五年前便還有一大堆人是國外月亮就是圓的心態。

自信的氣度,不是自己真有那個實力,就得靠國家給的底氣,公孫敖兩者皆沒有,如何能硬氣起來?

韓盈很清楚這點,她沒有解釋,而是反問道:

“你與衛將軍相熟多年,怎還不如我這個外人信他?”

“這——”

公孫敖已經在心裏準備大量理由想說服對方改變主意,可還未開口,便被這句話哽住,一時間竟什麽都說不出來,他不理解韓盈為何能這麽信任衛青,好一會兒才道:

“他畢竟從未做過調兵設餌,焉知能否成事?”

實話說,韓盈也不知道將這件任務交給對方到底能不能成,只是目前任務導致她的權限根本施展不開,在衛青可能有能力而且他權力最高的情況下,她只能信任對方能做到這點。

這信任有多重呢,當初在皇帝面前的誇張其詞,此刻真的成真,她完全是將身家性命全交給對方安排了。

原因很簡單,真正令人擔憂的並不是衛青能不能將布置疑兵引誘匈奴來上谷郡,因為只要不在意上谷郡城中人的性命,把大軍往別處調,看到的匈奴人肯定會去兵力空虛的上谷郡城。

難做到的,是怎麽布置兵力,在讓匈奴人覺著上谷郡城真的沒兵、兵已經被調到別處,攻打上谷郡城時,衛青又已經在距離較近的地方布置好了兵力,能夠快速回旋形成包圍圈殲滅匈奴軍隊,保證上谷郡城中的人不出事。

畢竟上谷郡能藏兵的地方就那些,匈奴人過來之後,保不齊就往那邊去看看,所以一些明顯能布兵的地方肯定不能布,而數萬匈奴攻城,想要圍擊必然需要更多的士兵或者騎兵,怎麽讓他們‘消失’在匈奴人眼前是個問題不說,他們圍過來也需要時間,步兵趕過來太慢,匈奴人發現就已經跑了,而騎兵有可能數量不足,無法形成包圍圈,更何況還有之前布置疑兵造成的分兵……這任務韓盈完全不知道要怎麽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