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編劇比賽(第2/2頁)

校方也想通過這種方式緩和和林濟之間的關系,過去的林濟國影可以不放在心上,但現在的林濟,國影方面卻不得不重視。

……

林濟辦比賽這事,衛視方面同樣大力支持。

比賽的主辦方如今有兩家,新興編劇聯盟和京戲,但協辦卻有一大串,大江青藍、星洲三家一線衛視,以及若幹二線衛視,宣傳板上一行都塞不下。

計劃投稿的編劇一看這架勢,疑心自己是不是看錯了,不誇張地說,經典大賞的協辦都達不到這種規模。

對編劇們而言,衛視參與協辦,意味著他們的劇本有在衛視面前露臉的機會,而對衛視而言,一場規模盛大的比賽同樣可以讓他們挖掘到好的編劇苗子,更重要的是,林濟是終審評委之一。

華泰和楚天舟直接安排下屬參與到比賽的各項流程中——衛視辦大型活動都不在話下,何況小小一場編劇比賽。

比賽給編劇們留了兩個月的時間,編劇們既可以用已完成的劇本,也可以臨時創作一個劇本。

林濟雖然是終審評委之一,但他同樣參與到了初審的工作——他負責審那些初審被篩落的劇本,找出其中他認為不錯的劇本進入下一輪。

林濟喜歡寫劇本,也喜歡看劇本,雖說初審被篩的劇本有很多本,林濟倒是興致勃勃地一本一本接著看。

他看劇本的速度很快,一個劇本他粗略一看就能判斷出好壞。

不得不說,被篩的劇本絕大多數都有被篩的理由,但也有一些劇本是創作手法、題材比較陳舊,但故事的內核卻是燦爛而熱烈的。

這樣的劇本被林濟留了下來。

很多時候,一部劇的好與壞雖然由劇本決定,但一些編劇目前沒有創作出好劇本,不代表以後寫不出來,有些劇本質量一般,但回信的時候,林濟都認真仔細地寫出了劇本存在的問題。

編劇之間的確有天賦的差距,但除非是最頂尖的那一小撮,絕大多數編劇水準並不會相差太多。

開竅與不開竅通常只有一線之隔,在這種時候,指導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

……

劉鐘俞是參加這次比賽的編劇之一。

他非科班出身,入編劇這一行也是誤打誤撞,不過入行之後,遇見的幾個導演都說他天賦不錯,可惜他沒名氣沒後台,入行後雖然簽了一家編劇工作室,他的劇本卻都掛上了其他編劇的名字。

肖誠壓榨年輕編劇的消息被曝光後,劉鐘俞的日子稍稍好過了些,不過他人雖然獨立了出來,卻沒有一展才華的機會,投出去的劇本大多杳無音訊,衛視那邊連個電話都懶得給他打。

劉鐘俞正在糾結自己是退圈,還是去寫價格便宜的短劇——他的性格更適合安安靜靜去打磨一個劇本,短劇節奏太快,他寫著不大適應。

不過對劉鐘俞而言,吃飯是第一位的,接不到項目他就很難有收入,日子都過不下去,所謂的夢想又有什麽分量呢?

但就在這個時候,劉鐘俞看到了林濟發布的比賽公告,一等獎有三位,獎金是一人100萬。

他入行以來,從沒拿過這個價格的稿費。

以往在工作室的時候,那些大編劇薪酬雖高,卻不願意給劉鐘俞一份合理的酬勞。

劉鐘俞決定拼一拼。

其他人辦的比賽他未必會相信,可林濟的比賽……多少會靠譜一些。

圈裏人都知道,林濟是打字機中的打字機,只有一個經紀人處理雜活,連助理都沒有,劇本基本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這事做不得假,畢竟林濟和其他人不太往來。

圈裏那些編劇,不管名氣大小,只要借了別人的劇本,多少都會有風聲傳出來。

劉鐘俞原本對這些名編劇濾鏡很深,入行久了,甭管名氣多大的編劇,他只以真才實學判斷。

他信林濟有真才實學。

林濟的劇本,一看就知道和其他人不是一個套路,劉鐘俞看了三遍《逃生遊戲》,才把《逃生遊戲》的劇本完整復盤了一遍。

在他心裏,林濟就是神。

劉鐘俞以前也參加過其他編劇比賽,拿過一點小獎,他總結出了規律,獎項只要超過10萬,基本就沒有他的份了。

這個比賽聲稱是由林濟來挑劇本,劉鐘俞半信半疑,他並不期盼自己能獲獎,但他想和林濟接觸一下,聽對方聊一聊創作心得,他應當能夠收獲許多。

而當獲獎名單公布,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一等獎一欄時,劉鐘俞愣住了。

他想見林濟,但他並沒有想過,見面竟會來得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