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大齊(第2/3頁)

“不認得的跳過去。”

“政散民流,盜賊交……”這回也不說不認得了,停了一停,繼續讀道:“……宇離……,……首,……被……之,……無……”

讀到這裏,施大牛實在讀不下去了:“大山哥,我認得的字不夠。”

陳大山也無奈了,拉住施大牛看另幾張布告:“看看這張。”

“勸農,第三個字不識得。”

五張布告,他嗑嗑巴巴讀了百余字出來,奈何,陳大山和旁聽的幾人拼拼湊湊也沒鬧懂是個什麽意思,到底沒有身份,也不可能真等衙役官差來給讀,只能回到山裏等著那專幫著他們這些人做跑買跑賣營生的人,等到半下午才算叫他候著了,換了些鹽不說,又跟幫著他們換鹽的漢子打聽城外新增的布告欄。

這一打聽,才知那什麽李世渭原來是個人名,就是掌著他們這一片的楚王,於月前被齊王麾下幾員大將給平了。

那漢子道:“咱這兒現在又是大齊了。”

哦,又換了一個皇帝,好似是許掌櫃去年說頗有些本事的那一個?

漢子看陳大山幾人沒甚反應,道:“不要不以為意,我瞧著這天下倒有可能叫咱們這位皇上給收攏了,秦、吳、燕、楚或歸或降,現在只剩占著京師的陳國這一個對頭了,我看早早晚晚的事。你們沒發現現在幫著跑買跑賣的人都少了嗎?這營生不好做了。看到布告了沒?特意弄在城外,都是召山民回來的,最早出的那張布告還寫了時限,你們這樣藏山裏的再不出來就得被打成匪了,做這買賣擔風險。”

陳大山聽他說起布告,眸子一動,問道:“兄台,那幾張布告都說的些什麽呀?”

那漢子道:“一張是平李世渭大赦詔,一張是勸農詔,還有罷差科徭役詔吧,再有的我也不曉得了,我也不識字,聽說的而已。”

陳大山聽到這裏,眼睫一垂,就把手上沒換出去的熏肉給那汗子一串:“兄台,再幫個忙,城外那幾張布告城裏也有貼的吧,你找個識字的人幫我把那布告抄一份下來,這些肉就算是筆墨和工筆費,等把這抄好的布告給我送來,我另送一份算是給兄台你的酬謝,如何?”

漢子一掂手上的重量,少說得有六七斤的熏肉,他看看陳大山手中還有一個這樣的袋子:“給我的也有這麽多?”

陳大山笑笑:“放心,半點不差兄台你的。”

漢子樂了:“行,那你等著,我去買紙墨找人給你抄去,至多一個時辰就回來。”

……

陳大山一行人帶著二十多斤鹽,他自己懷裏揣著五張疊得齊齊整整的紙,費了七天時間才回到了村外村。

這一回周大郎、鄭大郎、東哥兒他爹和馮柳娘那位族叔都沒走,在村口一張小石桌邊坐下,等施大牛去喊了人過來。

都知道村外村裏一堆讀書的。

原是中午休息的時間,施大牛進村喊了一圈,聽說陳大山帶了五張布告回來,沈烈、桑蘿和許家眾人呼啦啦全往外來了,就連不識字的陳老漢、盧老漢和陳婆子盧婆子也全跟著出來聽。

魏清和、王雲崢、許掌櫃父子、沈烈和桑蘿各執一份,快速看完,又都交換著看過一遍,眸光全都亮了起來。

五份布告結合來看,這天下被大齊收了十之六七了,連發幾道詔令其實都是讓流寓在外的百姓離山歸附的,其中有提到新附之民如何分給田地,蠲免徭賦,非有別敕不得差科徭役。

聽得這話,眾人神情都嚴正幾分,尤其是陳老漢、盧老漢和馮家族叔這樣年紀稍大的,才聽許掌櫃講完就急急問道:“可有說怎麽給分田地?”

“當真免徭賦嗎?免幾年?”

“外邊真太平了?”

“仗沒打完呢,不會又抓丁吧?”

你一言我一語的問著。

許掌櫃幾人互望一眼,一時都不知該怎麽去答,一則上面具體的年限並未細說,二則,把大乾朝折騰散架了的那位皇帝每每有事也是文章錦繡,真正的行事又如何呢?

他看向陳大山幾個出去的人,問:“你們這趟出去感覺如何?”

其余幾人都藏在山裏,哪裏見過外邊怎樣,最後是陳大山答:“鄉野無人,城裏的咱們也接觸不到,不過看給我們買鹽的那個漢子對這位大齊皇帝能把陳國也一並打下倒是頗有信心。”

許掌櫃又看沈烈和桑蘿:“你們怎麽看?”

沈烈下意識看桑蘿,桑蘿垂眸想了想,道:“我看你們該出去再細探一探,這位動作頗大,如今看來都是安民休民之策,而且這一張。”

她將自己手中那張紙放在石桌上,輕點了點其中一行字,道:“令諸州推舉明習經學者,以明經射策取士……州縣及鄉,各令置學。”

淺知自己那一時空歷史的她太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了,王權要和士族扳一扳手腕,長久被士族把控的資源,皇帝要讓第三者也進場去奪一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