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歸朝盛況,國之大禮(第2/3頁)

不久後,趙信來到王庭大帳:“大單於。”

“我草原各部近年連戰皆敗於漢人之手,你覺得是什麽原因?”伊稚斜問。

趙信心忖找他過來詢問,顯然是因為他降過漢,對漢更了解:

“大單於不必過於介懷,勝負乃常事。早年漢也時常敗在我草原各部兵馬之下。

漢人最大的優點是善於學習,他們的馬戰發展很快。

比起我們,他們的戰備,甲盾,弓弩更好。就像他們的城池,城墻高厚,不易攻取,而我草原各部,沒有高城為地利,所以當漢人也有了精兵良將,來攻我們,勝負都有可能……”

“接下來的形勢你怎麽看?”

趙信心下沉吟,這話問出來,可見伊稚斜已不復之前的雄心壯志,失去了信心。

早年敗在衛青手裏,甚至後來被霍去病奔襲王庭後,伊稚斜仍雄心勃勃,想要復仇,一雪前恥。

但這次西匈奴的潰敗,匈奴傾盡當下的糧草,兵備。

折蘭騎,休屠部,渾邪部,甚至天魂部,都是匈奴精銳。

但接戰後,除了天魂部損失不大,其余幾部都被擊潰。

渾邪部,酋塗部叛逃投漢。

比之一年多之前,那位大漢冠軍侯,用兵愈發犀利,奇正相合,以最小的代價,集中局部優勢,連克各部兵馬,所以匈奴屢戰屢敗。

伊稚斜是對自己,對匈奴各部,包括對苣都都失去了再戰的信心。

“我草原各部,是逐水草而居的部族,守土觀念不強。一旦落敗便會遷移,所以缺乏死戰的信念,這一點和漢人也有很大的不同,是我們落敗的原因之一。

冠軍能多次殺退我們各部,和我們自己戰況不利便想撤走亦有關。”

趙信頓了頓,道:“當前形勢已如此,大單於或可考慮繼續往北,為我草原各部另辟修養生息之地。”

伊稚斜道:“往北?”

“是,我草原諸部遊牧各地,進行遷移是再正常不過的舉措。

這片區域我們牧馬多年,本也該遷移了。”趙信說。

伊稚斜默然片刻:“現在還不是北遷的時候……”

趙信心想大單於最後的希望,可能是想看看新的大薩滿,還有苣都究竟在幹什麽……

……

霍去病在歸途再次奔襲匈奴,衛青則出兵阻擊天魂部,西匈奴整個投漢……一連串的消息,是在霍去病奔襲成功後,才由繡衣的人送回長安,經劉清之手,告知皇帝。

百官聞訊,朝野震動。

包括皇帝在內,對西匈奴降漢,酋塗王已在來長安途中的消息,大喜過望。

劉清之前就知道霍去病的奔襲目標。

畢竟現在是她掌管繡衣和霍去病相關的征戰訊息,但看見確鑿的消息後,她也忍不住心神悸動。

初聞消息時,皇帝亦是禦筆輕顫,在等待批復的竹簡上,滴落一滴濃墨。

董仲舒聽到這一消息,靜默了有半刻鐘,然後……感覺渾身毛孔都在舒張。

霍去病不僅打贏了河西之戰,且為漢通往西域的道路,解決了後續最大的隱患。

西北戰局所得,遠遠高出此前最高的期待。

六月四日。

長安天氣晴好。

董仲舒大早起來,穿了一件淡青色儒服,寬袍大袖,頭戴綸巾。

白羽自小跟隨董仲舒,只見過屈指可數的幾次,他穿的這麽正式。

第一次是入宮面聖,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大漢的現狀相結合,並吸收其他學派理論,深得皇帝贊賞。

第二次是他憑借為國獻策,匡扶漢室的氣運,成為儒家第一人,登壇為天下人宣講儒學。

董仲舒只在他認為很重要,甚至對這個天下很重要的日子,才會如此正式的穿衣打扮,一絲不苟。

而今天,是冠軍侯回長安的日子。

董仲舒要親自出城去迎。

他對鏡整理好衣冠,白羽也換了一身儒袍,跟隨其師。

兩人出門後遇到趕過來的司馬遷,一行人乘車輦往城門走去。

往北門去的路上,便發現人潮洶湧,出城的人數不勝數。

整個長安似乎都進入一種熱切期待,如節日般的氛圍。

“聽說這幾日城中的客舍,人滿為患,求一居所而不得。

天下各地郡縣來我長安之人,絡繹不絕。”

白羽親自充當禦者,司馬遷坐在另一邊,回頭對車內的董仲舒說話。

“西域三十六國之地,我粗略算過,雖比我大漢略小,但一次開疆如此之廣袤的地域,古今還未有過。

陛下當因此功蓋千秋,冠軍侯,大將軍,亦將因此名垂後世。

今日冠軍侯回來,萬民來迎並不為過。”

董仲舒的聲音從車架裏傳出,欣然道:“冠軍侯登台拜將而歸,連陛下也是要出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