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百家修兵(第2/2頁)

所謂兵策推演,在長安是常態。

要知道上承春秋戰國以後,華夏這片土地上,戰爭一直是國家最重要的事,關乎生死,存亡。

“兵”是百家之一,但百家皆修兵。

所有的修行流派,三教九流各大家都繞不開兵家。

在長安勛貴之間,都愛議論個兵策,後世沒事就對詩詞歌賦,在這時候是不存在的,眼下儒家初興,詩詞歌賦還占不到絕對主導的地位。

反而因為從春秋戰國一路打過來,幾百年間風雲變化,名將層出,光芒璀璨,議論兵事才是主流,幾乎各家都會參與。

而且這裏的議論兵事,並非後世那種純粹的紙上談兵。

孫子兵法中曾有介紹,議兵事也被稱作廟算,即在廟堂之上,以交戰雙方的客觀條件,來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

講的是戰略運籌,決勝千裏,以紙面實力進行推演。

更甚者還會以修行化氣,較量高下。

儒家想壓倒兵家,主掌廟堂,對兵家也是多有研究,若論紙面上的推演兵策,和真正的兵家較量亦是絲毫不輸,所以每有聚集,雙方爭執再平常不過。

儒家個個如鬥雞,誇誇其談,詞鋒犀利,以壓制兵家為樂事。

“對面那個為首的青年,你猜是誰?”

劉相興致勃勃的問。

話罷看霍去病連擡頭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自己咕噥道:“從小你就這樣,能不能給點回應?

對面那青年極有來歷,你莫要小瞧了他。”

見霍去病依然無動於衷,跟沒聽見似的。

劉相一副被打敗了的模樣,自己往下接:“那人是董仲舒董老夫子的弟子。”

霍去病哦了一聲就沒了其他反應。

董仲舒確實是個很了不得的人,儒家大成的代表。

霍去病五六歲的時候,劉徹曾下詔征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理論,創建了以儒學為核心的新體系,深得劉徹贊賞。

不僅劉徹深受其影響,後世儒家成為華夏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長達兩千多年,和董仲舒有直接關系。

按儒家的修行品級,能稱夫子者歷代都不多見,已是近乎半聖,登上神壇的人物。

後世影響越大,儒家越深入人心,他的地位也將越高。

“大一統”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主張,也都是他提出來的。

董仲舒即便後來辭任回家,劉徹有大事,也經常會想起這位飽學之士,派人去求問國策,可見其地位。

此時張霄遠正附耳在董仲舒的弟子身畔嘀咕。

那青年隔空看向霍去病,片刻後和張霄遠碰了下眼神,微微頷首。

張霄遠整了整衣冠,朗聲道:“霍侍中,久聞你精通兵法,你沒來時,我等曾談議兵策……”

他話音未落,門外又有一行人走進來,卻是淮南王長子劉遷,身畔是其妹妹劉陵。

還有四五個隨員。

劉遷過來,效果比霍去病還轟動,畢竟是劉氏宗親,且是世子,將來要繼承王位的人。

張騫開宴,之所以這麽多人願意來。

一個主因是漢和匈奴博弈,西域是重中之重,所以對西域最了解的張騫也跟著變得炙手可熱。

劉遷的席位,正好在霍去病的上首。

他路過霍去病所在矮席時,駐足看了一眼,嘴角微挑:“霍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