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7章 冰洋之上

太平洋北端,白令海峽。

這個分割亞洲及歐洲的小小海峽,以丹麥的探險家維塔斯·白令命名,最窄的地方,只有幾十公裏寬。

據說,人類之所以能夠從非洲大陸抵達美洲大陸,就是因為在上古時代,陸地上有大量冰川,海平面較低,白令海峽幾乎沒有海水,成為了一座大陸橋,然後各種陸地生物,和來自亞洲的人類,通過大陸橋前往美洲大陸,成為了美洲大陸的原住民。

所以,美洲大陸的原住民,也是黃種人。

而現在,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白令海峽也成了連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唯一航道。

這樣的地方,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溫,足以滴水成冰,但今日白令海峽的兩側,位於亞洲最東邊的傑日尼奧夫角,以及美洲最西邊的威爾士王子角,卻迎來了大批的遊客。

這些遊客,有來自各國的觀察員,有各大媒體的記者,有追逐熱點的自媒體,有冒險愛好者,甚至還有普通的遊客。

可以說,四周惡劣的自然環境,把絕大部分的人攔在了前往白令海峽的路上,能夠抵達這裏的,都是真正的勇士。

現在,他們聚集在白令海峽的兩側,在分不清陸地和海面的冰層上慢慢蠕動著。

從岸上看過去,整個海面完全被白色的冰雪覆蓋,像是被一瞬間施展了神奇的魔法,連海浪湧動的樣子,似乎都凍結了起來。

平整、潔白的冰面,似乎可以開著車直接抵達對岸,但是白令海峽的下方,卻有幾道不同的洋流,因此海面上的冰層,脆弱而遍布著裂隙,隨時可能會吞噬生命。

即便如此,還有一些勇敢的冒險者,想要乘坐雪橇,抵達海峽中央的代奧米德群島,附近僅有的幾架可以在這種溫度下飛行的直升機,更是滿負荷運轉,像是勤勞的工蜂一樣飛來飛去。

雖然是海峽,但這裏卻是幾乎所有船只的禁區。

即便是對此沒有概念的人,來到了白令海峽之後,也對眼前的一切深深絕望。

這樣的冰面上,海上龍宮要怎麽航行?

更不要說,從這裏向北冰洋看去,一座座不知道漂浮了多少年的冰山,聳立在海面上,像是沉默的巨獸,隨時打算吞噬任何膽敢駛入其中的船只。

冰面之上,只有兩艘船。

兩艘破冰船。

這兩艘破冰船,一艘來自美國,一艘來自俄羅斯,一艘是粉紅色,一艘則宛若鮮血一般猩紅。

作為在冰天雪海之中的孤獨騎士,破冰船就像是在冰原上開放出來的花朵,妖艷,又醒目。

其中那一艘血紅色的破冰船,是隸屬於俄羅斯的。

和對面的美國同行比起來,這艘破冰船簡直就像是冰面上的巨人。

作為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俄羅斯的水域大部分都在冰封之中,所以,他們也有著獨樹一幟的破冰船技術。

在漫長的歲月裏,他們發明了許多匪夷所思的破冰船,譬如核動力的破冰船。

再譬如將破冰船加上武器,將其武裝化,變成破冰船驅逐艦……

在冰海之中,可以說俄羅斯點出了一條獨特的科技樹。

獨樹一幟,無可匹敵。

現在,停泊在冰面上的這艘俄羅斯破冰船,就是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它有超過2萬噸的排水量,下水不超過五年,對面,美國的那艘破冰船,已經有了半個世紀的歷史,體型更是不足俄羅斯這邊的五分之一。不但其技術早就已經陳舊,舒適度也早就已經落伍,和現代新建的破冰船相比,就像是一個垂垂老去的老人。

曾經的兩大頂級強國,這些年各方面的實力,已經日漸無法相提並論。

但在北極圈內,誰才是老大這個問題,還很難說。

俄羅斯的核動力破冰船亞莫爾號上,一個戴著毛皮帽的男人,拿著望遠鏡看著遠方,許久之後,他哈出了一口寒冷的空氣,拿出懷裏的半瓶伏特加,“咕咚咕咚”喝了兩口,然後又珍而重之地收進了懷裏。

他,就是這艘破冰船的船長,傑日尼奧夫船長。

傑日尼奧夫,是一個榮耀的名字。

1648年,一支由七艘木帆船組成的船隊,由科雷馬河駛入北冰洋,然後掉頭向東。

長時期的旅行過程中,探險隊失去了好幾艘帆船,但終於,他們成功穿過了海峽,來到了太平洋。

謝苗·傑日尼奧夫是通過阿拉斯加和楚科奇半島之間的白令海峽的第一人。比維他斯·白令(Vitus Bering)早了整整80年。

而傑日尼奧夫船長,就是他的後人。

而亞莫爾號本來在附近執行任務,臨時被調來。

一半是為了護航,一半是為了救援。

在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傑日尼奧夫船長有些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