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乘風破浪的挽歌

一片安靜中,終於又有聲音響起。

似乎是海浪的聲音,又像是喧鬧的聲音,帶著一點點的沙沙聲,不知道是錄音條件不好,還是刻意如此。

然後,哀婉的旋律響起。

還是《歸鄉》的旋律!

只是,這一次的編曲,再次回到了最初的,最簡單的那種編曲。

只有鐘聲在敲響。

然後低沉的歌聲響起。

“窗外的野薔薇

早已開滿墻

遠行的人啊

何時歸故鄉

何時歸故鄉……”

無數的聲音,一個又一個加入。

高的,低的,亮的,啞的。

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唱著最後一句:

“何時歸故鄉……

何時歸故鄉……

何時歸故鄉……

何時歸故鄉……”

聲音低沉、肅穆,帶著顫動人心的力量。

那一瞬間,蔣明初猛然坐直。

這是挽歌!

最後,這是一曲挽歌!

在《歸鄉》那激情豪邁,而又充滿喜悅的最後一段之後。

其實一切並沒有結束!

他們終於回來了。

但是此行已經一去經年。

所有人都回來了嗎?

沒有回來的人,他們又在哪裏?

有人記得他們嗎?

有人思念他們嗎?

有人為他們寫下一曲挽歌嗎?

而這兩千多年來,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地去往海外。

他們像是頑強的野草一樣,在海外紮根、生存、繁衍生息。

以一己之力,哺育了整個東方文明。

但是當他們老了,他們再沒有辦法航行的時候。

他們該怎麽辦?

這麽多年,無數的人思念著故鄉。

但他們卻最終沒有能回到故鄉!

這一刻,蔣明初的眼前浮現的,是《牽星》裏,那位將寧願與大船一起沉沒,卻不肯踏上異鄉土地的老人。或許,他寧願死,也要死在這艘船上,至少這艘船是故土的一部分。

這一刻,蔣明初眼前浮現的,是帶著全家終於在異鄉站穩腳跟,卻客死異鄉的父親。在臨死之前,他到底在想什麽?有沒有想到遙遠的彼岸,等待自己歸去的父老。

這一刻,蔣明初眼前浮現的,是千千萬萬不知名的,凝望著家鄉卻終歸無法回去的魂魄。

他們的思念,像是一股無形的力量,此時此刻,徘徊在每一個聆聽這首歌的人的心底。

徘徊在這低沉的歌聲之上。

徘徊在這深沉的夜色萬家燈火之上。

徘徊在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他們不該被遺忘,也不曾被遺忘。

今日今時,有一個少年,用自己的歌聲,喚起了這一切的思緒。

蔣明初極少因為聽歌而表露感情。

因為聽歌對他來說是職業,他聽歌的時候,聽的不是這首歌,而是發聲、情感處理、旋律、和弦走向、編曲風格……

但此時此刻,蔣明初卻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再用理智的心態去分析這首歌。

當這三首歌串在一起時,三首歌層層遞進的情緒,三個不同的故事,三個不同的意象,疊加了厚重無比的歷史,壓在每個人的身上。

以及在這大喜之後,突如其來的大悲。

猛然擊潰了他用專業素養鑄造起來的心防。

他張大嘴巴,大聲喘著氣,他自己都沒發覺,兩眼角落裏,已經有淚水滑過。

這不是哭泣,因為這是人類無法承受的重量!

這已經是某種生理性的本能。

谷小白的歌就是如此。

他不是煽情。

他簡直就是把你打哭!

太厚重,太龐大,太多太多的內容了。

而越是知識豐富,越是感情含蓄,越是受不了。

蔣明初簡直無法理解,為什麽一個少年,可以寫出來如此充滿厚重感的歌曲。

又如何承受如此厚重的歷史,將它處理得舉重若輕。

六百年前,夜色之中,大海之上。

鄭和站在船頭上,舉起一杯烈酒,然後灑向那永不停止波動的大海。

歸去來兮!

願這世界上,所有的英魂,終歸來處。

願這世界上,所有的遊子,都回故鄉。

願這世界上,每一個被人思念的人,永遠安好。

這一夜,無數的人無眠。

他們從沒想過。

當用不同的方式,再聽一次這已經聽過了的歌時。

會再有這麽多的感觸!

而谷小白所做的,不過是在後面又加了一段20多秒的音頻!

這一刻,他們終於明白,為什麽這叫《乘風破浪三部曲》了。

沒有這最後的一段,《牽星》是《牽星》,《拾星》是《拾星》,《歸鄉》是《歸鄉》。

只是三首宣傳曲而已。

而這一刻,三首歌串在了一起,將每首歌的精神與力量,貫穿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