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南海沉船“古瓷一號”

南海,三艘不同的船只,正停泊在一片水域。

有一艘發掘船,一艘輔助船,另外一艘比較小的,是一艘勘測船。

這就是南海沉船“古瓷一號”的發掘現場。

“古瓷一號”的發現,也堪稱傳奇。

四十年前,一艘漁船在此處海域打撈上來了一些破碎的古瓷器,交給了一名海洋考古學家鑒定。

經過專家鑒定,這些瓷器應該屬於先秦時代,黃河下遊流域。

可問題是,此處是南海海域,距離大陸已經極遠,在先秦時代,文明之火尚未擴散,南北皆為蠻夷,人類的航海能力,又如何將黃河流域的文物,帶到南海來?

有人猜測,這些瓷器應該是後人向東南亞走私文物時,墜落海中。

但又有人認為,根據歷史研究,先秦春秋戰國時代,黃河下遊流域,華北地區沉迷青銅器無法自拔,瓷器技術並不發達。

但這些瓷器,或者說破碎的瓷片,不但精美異常,而且帶有典型的華北文化烙印。

究竟是研究有誤,還是有其他更深的原因?

幾塊破碎的瓷片,帶來了大量的疑惑和爭論。

可惜,彼時的科學技術與經濟基礎,並不足以支撐歷史學界對這艘沉船進行發掘。

而在幾十年之後,終於有人組織了一場規模較大的勘測活動,然後得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結論。

在這片海域,可能沉沒著一艘先秦時代,至少2500年前的沉船。

這種發現,可能將中國遠洋航海史的研究,向前推進許多年。

而這艘船,到底是屬於誰的?

他們打算前往何處?他們是迷失了方向,還是有著明確的目的地?那時的中國,就已經和東南亞展開了貿易?又是什麽樣的技術,支撐他們遠渡重洋,奔向大洋彼岸?

各種各樣的疑問,匯聚在一起,終於在今年,數家單位聯合,拿到了足夠的資金,開始了真正的勘測。

但,困難這才剛剛開始。

此處洋流匯聚,海面之下,海水流速非常大,泥沙混雜,能見度極低。

經過艱難的勘測,他們終於找到了沉船的一部分碎片,但船體卻沒有找到。

兩千多年的時間,船體究竟被沖到哪裏去了?

這艘船到底還能不能找到?

這真的是一場豪賭。

也正因為如此,鄒老這才向鐘君號發起了求助。

不過,鄒老的這個做法,卻讓那艘勘測船的負責人何向洋,有點不滿。

“海底文物探測,我們向洋號已經幹了小二十年了,國際上不敢說,國內我們真的是一等一的。”

“你給我們一個月……不,兩個星期的時間,保證把這艘船給你找到了!”

“之前海上的幾次沉船勘測,都是我們向洋號做的,連老外都要來雇我們,你們這是舍近求遠……”

鄒老對這何向洋的抱怨,並不多言,他也理解,畢竟再雇個人來,那是搶飯吃。

但是鄒老不得不著急,附近的填海造島計劃、海底勘測計劃、海底開發計劃,已經逐步提上日程,如果再不把這艘船挖出來,可能就永遠也挖不出來了。而曠日持久的勘測、發掘,對人員、資金、設備的消耗,也不可估量。

節省時間,就是節省金錢。

而且,鄒老同樣需要的,還有谷小白的歷史知識,畢竟,谷小白是先秦史的大專家,拽谷小白過來,是一石二鳥。

如果不用這個理由,你讓小白來陪你挖沉船玩?怎麽可能。

正聽著何向洋的抱怨,一名工作人員向他報告道:“鐘君號來了!”

鄒老喜出望外,站起來向外望去。

“怎麽才到,不是說四小時之前就該到了嗎……”旁邊,何向洋不滿道。

鄒老也不管他,在海上航行,誰還不會偶爾遇到點什麽意外嗎?

他們走上船頭,遠遠的,就看到鐘君號拉出了兩道白色的V字海浪,踏波而來。

它的速度不快,大概在10節左右。

有一種在大海中閑庭信步的感覺。

對其他的船只來說,10節已經是高速了,但是對鐘君號來說卻是散步的速度。

谷小白站在船頭,開心地招手:“嗨,鄒老師!”

看到谷小白,鄒老心中的那一絲煩悶,頓時煙消雲散,他笑著揮手招呼,臉上的褶子都開了花。

“怎麽來那麽晚!”何向洋抱怨道,“不是說早就要到了嗎?”

谷小白道:“抱歉來晚了,路上遇到了一個朋友,正好把他抓來當壯丁了。”

旁邊的何向洋撇嘴,路上遇到了朋友?

你覺得你這是在街上逛街啊,還能遇到朋友。

然後他就看到旁邊“噗”一聲,一道水柱噴出來。

一個腦袋從海水中探出頭來。

鯨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