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開怪吧,校歌賽伐木團

事實證明,這個“魔力少年團”並不是唯一抄襲谷小白的人。

隨著這個話題火爆,許多谷小白的粉絲,湧向了youtube、湧向了越南的本地音樂軟件、音樂榜單。

然後越來越多的抄襲被扒了出來。

谷小白的《神人歌》,變成了《愛你的人》。

谷小白的《冠軍序曲》,變成了《不後悔》。

除了抄襲,還有許多的翻唱,越南的歌手們,直接翻譯歌詞,把谷小白的歌變成了越南語,變成了自己的主打歌。

其中還有許多,已經爬上了越南本地的排行榜。

谷小白的粉絲們,越扒就越是無語,越扒就越是無奈。

這什麽情況?

一個谷小白,養活半個越南語樂壇嗎?

其實一直以來,越南都喜歡翻唱中國的音樂。

發展比較緩慢的地方,模仿發展更發達的地方,這無可厚非,更不要說越南的文化和中國的文化極為相似,抄襲起來毫無違和感。

在大陸音樂不發達的那個年代,也曾經有“一個中島美雪養活半個華語樂壇”的說法。

但事實上,華語樂壇的原創度一直都很高。

縱觀中國的流行音樂,雖然有許多的遺憾,但卻依然在蓬勃發展。

民國時代,大上海的娛樂業堪稱東半球第一,引領了一個時代,許多歌曲被全世界翻唱,至今許多老外都以為《玫瑰玫瑰我愛你》是一首英文歌。後來流行音樂的中心轉移到了台灣,台灣的“新民歌”運動,催生了大量的原創音樂人,羅大佑、李宗盛就是那個年代崛起的。

再後來香港流行音樂捧起大旗,才出現了翻唱成風的現象,但香港音樂很快就被大陸趕超甚至碾壓。

這片地大物博的土地上,人傑地靈,流行音樂剛剛滋生,在搖滾樂上,就已經有了崔健、魔巖三傑等震驚世界的存在;在狹義的流行樂上,就滋生了“西北風”這種現在回首,依然讓人震驚的文化現象。

這種根植於本身文化的發軔,很多歌曲比現代的音樂更雋永,更有生命力,現在聽起來,依然不會落伍。

不過越南的流行音樂發展,則並不是那麽順利。

一方面他們本身缺少自己文化上的獨立性,再則,越南剛剛發展起來的時候,在2000年出頭,就遭受了“韓流”傾銷。

然後來不及發展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就已經被帶偏。

現在的越南語樂壇——V-POP,很多是走韓式男女團路線,以及走偏了的韓式男女團,譬如前些年網絡上爆火的殺馬特造型《錯錯錯》……

再然後,就是華語樂壇的影響。

若論流行音樂在全亞洲和全世界的影響力,目前亞洲影響力最強的是韓國k-pop,韓國地方小人口少,所以一直在拼命開拓其他的市場。

其次是日本,J-pop,日本的音樂其實比韓國更發達,可以和歐美接軌,甚至各勝擅場。

不過各種科技樹點歪,再加上日本人滿足於小圈子自娛自樂,對向外拓張影響力並沒有什麽興趣,所以在國外和世界上的影響力不如韓國。

緊追在其後的就是C-pop,也就是華語流行樂了。

華語流行樂的市場實在是太大了,對外拓張的需求並不迫切,而且發展比較晚,目前還在迅猛發展中,影響力排在第三。

這三者,算是亞洲流行樂的第一梯隊。

在亞洲,還有幾個流行樂壇的圈子,顯得野心勃勃,在努力拓張影響力。

越南的V-pop,哈薩克斯坦的Q-pop(譬如迪瑪希),以及盛產大嗓門diva的菲律賓(p-pop)(譬如譚定安),都在努力拓展自己的影響力,算是亞洲音樂圈的第二梯隊。

不過,文化往往需要經濟基礎,沒有根基的文化,想要發展自己的影響力,往往也只是會成為其他更大市場的附庸而已。

夾縫中艱難生存的V-pop,就各種亂象滋生。

在谷小白被抄襲,甚至在油管上得到了大量點擊的消息傳出來之後,閃姐就在想辦法維權。

但是,國內版權維權都尚且很難,更何況跨國維權?

她用了各種辦法,卻幾乎沒有什麽效果。

人家甚至在網絡上回話,我就是原創!誰特麽抄你的了?

不服,不服你來咬我啊!

怎麽辦?

閃姐又不爽,又無奈。

郝凡柏安慰她道:“其實這也算不上是壞事,這件事會讓更多人願意支持小白的原創,日後的專輯發售,也是個利好……”

“好個屁,我家小白原創的東西,誰敢抄?我要撕了他!”

這個時候,閃姐哪裏是什麽經紀人,她就是個頭號粉絲,站姐!

就在閃姐想不出來辦法的時候,谷小白接到了一個電話。

“華學姐,怎麽會給我打電話。”谷小白接起電話來,很納悶。